湘西首富曾成杰:集资亏8个亿被秘密枪决,声称钱全给政府使用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4-08 01:17:36

曾成杰曾经是湖南省湘西地区最耀眼的人物之一,靠着房地产起家,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了亿万富翁。

不过,他的经历可不是什么励志传奇,而是充满了争议和悲剧色彩。

2013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男人因为非法集资诈骗被秘密执行了死刑,留下8个多亿的窟窿和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钱都给政府用了。”

从农村小子到湘西首富

曾成杰生在湖南新邵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连温饱都成问题,但他脑子活,从小就有点不服输的劲儿。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成绩挺好,家里砸锅卖铁供他读到高中毕业。不过,考大学没戏,他就早早出来闯荡了。

改革开放刚起步,中国到处是机会。曾成杰瞅准了建筑这行,带着几个村里的兄弟搞了个小施工队,专门接些修路盖房的小活儿。他干活扎实,眼光也准,慢慢地名声传开了,生意越做越大。

1987年,他接了个大单子——吉首市武装部的训练大楼。这项目让他赚了第一桶金,也在湘西建筑圈子里站稳了脚跟。

90年代,他带着队伍跑遍了重庆、贵州,干了几十个工程,眼界和胆子都大了。1997年,他干脆注册了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包工头摇身一变成了房地产老板。

到了2003年,他接手了湘西自治州的“三馆项目”——体育馆、群艺馆和图书馆。这是个大工程,涉及好几亿资金,他干得漂亮,完工后还拿了个“中国十大改革杰出人物”的奖,跑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了荣誉。那一刻,曾成杰的风头真是无人能敌。

他是变成湘西首富靠的就是这些年积累的口碑和项目。房地产这行赚钱快,但也烧钱快。他在湘西盖了不少楼盘,像体育中心这样的地标性建筑,既给他挣了钱,也挣了面子。加上他还混进了湘西州的政治圈子,当上了政协委员,身份和地位都水涨船高。

一步步挖的大坑

曾成杰的公司越做越大,资金需求也跟着水涨船高。房地产这行有个特点,前期投入巨大,回款慢。银行贷款对民企门槛高,批下来又慢,他那时候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没那么多时间等。于是,他开始另辟蹊径——向社会集资。

2000年代初,中国的民间融资市场监管很松,很多老板都这么干。曾成杰利用自己在湘西的名气,公开向老百姓和熟人集资,承诺给20%甚至更高的年化回报。

这在当时可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太多了,他对外宣称,钱都用来开发房地产项目,风险低、回报稳,投资的人一拨接一拨。

刚开始,这招还真管用。早期的投资者拿到了利息,口口相传,更多人把钱塞给他。有退休老人拿出了棺材本,有小老板借了高利贷凑钱投进来,图的就是高回报。

据后来法院查实,他集资的规模最高峰时达到了34亿多人民币,涉及5万7千多人。这数字听起来就吓人,相当于把半个湘西的钱都卷进去了。

房地产不是每次都能赚大钱,有的项目拖工期,有的卖不动,收益跟不上预期。可他许下的高利息不能停,得按时付给投资者。为了填这个窟窿,他只能拿新集的钱去补旧账。这不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吗?表面上公司红红火火,底下全是窟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房地产市场凉了。他的项目卖不出去,资金链一下子绷断了。投资者察觉不对劲,纷纷上门要钱,公司扛不住了。当年12月18日,政府出手,他被抓了个正着。抓他的时候,账面上查出来亏了8.3个亿,这还不算那些没法追回的烂账。

被抓之后,曾成杰抛出了一个重磅说法:他集的钱大部分都给了政府用。

他在庭上说,自己是替政府干活,集资的资金投到了湘西的公共项目,像体育馆、图书馆这些,都是政府指着要建的。他觉得自己是被当成了替罪羊,政府也得背锅。

这话一出,舆论炸了。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事情可就复杂了。可官方的回应很硬气,直接否认跟他有任何勾连。

法院调查后认定,他确实拿了部分钱投到了一些项目,但更多是挪去填窟窿、买豪车、搞私人投资了。

审判与秘密枪决

2008年底被抓后,曾成杰的案子拖了两年才开庭。

2010年5月,长沙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他犯了非法集资和诈骗罪,判了死刑。法庭上列出的罪状很详细:34亿的集资款,8.3亿的窟窿,5万多人的损失,社会影响恶劣。

他不服,上诉到湖南高院,2011年二审维持原判。后来又送到最高法复核,2013年6月14日,死刑核准。7月12日,他在长沙被执行枪决。

曾成杰死了,案子却没消停。5万多个投资者,大部分血本无归。

有人丢了养老钱,有人背了一身债,日子没法过了。湘西街头那段时间全是讨债的人,政府压力山大。后来查封了他的公司和个人资产,能赔的尽量赔,但8.3亿的窟窿实在太大,杯水车薪。

舆论这边也分了两派,骂他的人多,说他就是个骗子,坑了那么多人,死不足惜。可也有人同情他,觉得他可能是被逼无奈,毕竟房地产资金链断裂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他女儿曾珊成了后续的焦点人物,她跑去微博上喊冤,说父亲死得不明不白,家里连骨灰都是好几天后才拿到的。

她还放出过一些材料,试图证明父亲的说法,但没掀起太大波澜。

这案子还给社会敲了个警钟,非法集资这东西,看着诱人,其实就是个无底洞。政府后来也收紧了政策,加大了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可对那些受害者来说,这些都晚了。

参考资料

湘西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伏法 .人民网

钟合.是“集资诈骗”还是正当民间融资?湖南湘西曾成杰非法集资案的回顾与思考[J].上海企业,2013,(08):90-9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