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者》看到康爷被沈近真戏弄,才知试探身份的苏辞书并不简单

星渊谈娱乐八卦 2024-11-25 17:02:37

谁能想到,康爷和沈近真这对昔日的"忘年交",如今却在审讯室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字游戏。说实话,这场戏真的看得我直冒冷汗,但又忍不住为沈近真的机智点赞。

事情要从李晟达这个"杀不死的小强"说起。那天晚上,徐诺在黑暗中开了一枪,本以为万无一失地解决了李晟达。

谁知道这位仁兄偏偏心脏长在右边,硬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又活了过来。这还不算完,在医院里沈近真用枕头想要了结他,又被林樵松及时救了回来。

但李晟达这条命虽然硬,脑子也不糊涂。几次三番死里逃生的经历,反而让他看清了一些端倪,居然识破了沈近真的真实身份。

这下可不得了,康爷为了对付沈图南,立马就把沈近真抓了起来。

可让人意外的是,在审讯室里,沈近真一点都没有死到临头的慌乱。她那从容的样子,倒像是在和康爷下一盘棋。

面对康爷的审问,她不慌不忙,一句一句地应对,时而打太极,时而玩文字游戏,看得人直呼高手在民间。

"你说说,为什么这么淡定呢?"康爷明显有点摸不着头脑。换做是谁,落在缉侦队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吧?但沈近真愣是把康爷给耍得团团转。

其实仔细想想,沈近真这么有恃无恐,是看出了康爷的软肋。一来,李晟达这个关键证人不在缉侦队,光凭康爷自己的推测可定不了罪;二来,江苏那边只要迟迟收不到沈近真的消息,徐诺就会察觉不对劲,肯定会想办法处理掉李晟达。

高,实在是高!沈近真这招"以拖待变"用得妙啊。她明白,只要拖到李晟达被处理,这案子就成了死无对证。

果不其然,李晟达从头到尾都没露面,沈图南收到消息后连夜赶回上海。没了关键证人,康爷就算再怀疑沈近真,也只能干瞪眼。

这一场看似凶险的对决,最终却被沈近真玩成了一出好戏。

说真的,看到这儿,我才明白什么叫"艺高人胆大"。沈近真不是不怕死,而是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用智慧和胆量,完美地化解了一场危机。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沈近真在审讯室里的表现,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不过,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要说沈近真这个人物,真的是让人又爱又佩服。表面上看,她是那个人人羡慕的上海名媛,哥哥是风光无限的沈图南,锦衣玉食的生活唾手可得。

还记得林樵松的同窗说过的那句话吗:"有些人死了,重于泰山;但有的人,却轻于鸿毛。"这句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沈近真内心世界的大门。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不甘心只做一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富家小姐"。

说实话,换做是我,有这样的优渥条件,可能早就躺平了。但沈近真不一样,她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过得稀里糊涂的人生,还不如痛快地燃烧一次。

"这大概就是她的人生信条。从加入组织的那一刻起,她就做好了随时可能被抓、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

我们经常说"人设崩塌",但沈近真恰恰相反,她的人设是层层升级。从众人眼中的千金小姐,到兵工厂不可或缺的工程师,再到暗中为组织效力的勇士。

有意思的是,沈近真在面对危险时的从容,恰恰来源于她对生死的豁达。记得她在被康爷审讯时的表现吗?那份淡定,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笃定。

因为她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而活。

说到这儿,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沈近真这个角色的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她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信仰。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能有这样的觉悟,真的不简单。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沈近真只是一个普通的千金小姐,或许她的人生会平静很多。但她偏偏选择了最难走的那条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愿意为什么而战。

这让我想起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千金大小姐都想做人上人,有些人只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沈近真就是这样,她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大女主,从不畏惧生死,只畏惧庸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沈近真这样的角色特别难得。她让我们看到,原来豪门背后,也可以有如此热血的人生。

这或许就是《追风者》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不是所有的剧都敢这么写,但偏偏这么写才最戳心。

真要说起谁是这部剧最高段位的女性角色,别光顾着夸沈近真,苏辞书这个大嫂才是真的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她是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可细品之下,这位大嫂的段位可一点不低。

还记得康爷被迫放了沈近真那场戏吗?本以为风波平息了,谁知道苏辞书却来了一出"送新衣"的戏码。她对沈近真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如果你真的是就吱一声,我们全家可以搬去莫斯科,也能有条活路。

"这话听着像是在关心小姑子,实则暗藏玄机。

要说最能体现苏辞书段位有多高的,得从医院那场戏说起。当时李晟达被林樵松转移去礼查饭店前,在医院楼下遇到了她们母女俩。

小鱼儿天真地说沈近真身上的味道很香,苏辞书立马接话:"小姑用的是意大利纯手工定制的洗发水和沐浴露,虞太太送的,全上海独一份。

这话可就有意思了。小鱼儿才五六岁,平时和虞太太也没什么接触,根本不知道这号人物。苏辞书这番话看似是在解释,其实是在给李晟达和林樵松递暗号,故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沈近真身上。

更绝的是那通电话。沈近真被康爷带走后,林樵松来沈公馆搜查,苏辞书表面上是给沈图南打电话求救,实际上却是在向另一个人通风报信。

这一手"声东击西"玩得可太漂亮了。当时沈图南正在蒋先生门口等待重任,结果就因为这通电话,直接被打发回家。

到这儿,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吧?苏辞书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大家闺秀,她是蒋先生安插在沈家的一颗棋子,专门用来监视沈图南的。

她对沈近真的试探,也不是为了置她于死地,而是想把她策反成双面间谍。毕竟,沈近真可是兵工厂不可或缺的工程师啊。

说实话,苏辞书这个角色太考验演技了。既要装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又要在暗地里完成监视任务。更难的是,她还得在试探沈近真的时候,保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这哪是在演戏啊,简直就是在走钢丝。

但不得不说,沈近真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她巧妙地避开了苏辞书的试探,既保住了自己的秘密,也保护了大嫂和小侄女不受牵连。

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真是高手过招,寸步不让。

现在回头看那些细节,才发现编剧埋了多少伏笔。苏辞书的每一个举动,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这就是《追风者》厉害的地方,让你以为看懂了,其实还有更深的内容等着你去发现。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最危险的敌人,往往就在身边。苏辞书这个角色,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暗流涌动"。

要说这部剧最虐心的,莫过于沈图南和沈近真这对兄妹了。作为哥哥的沈图南,眼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妹妹被卷入漩涡,那种心情真的很难形容。

记得沈近真被康爷放回来的那场戏吗?沈图南连夜赶回上海,看到妹妹平安无事,明显松了一口气。可是,他眼底深处的那丝疑虑,却怎么也藏不住。

信任还是怀疑?这个问题怕是让他夜不能寐。

说起来也是讽刺,沈图南挂心的妹妹就在身边,却看不透她的真面目;而最了解妹妹的人,反而是一直在暗处观察的苏辞书。

这个局面,说不上是谁的悲哀。

最扎心的是,沈图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早就被监视了。他的妻子苏辞书不仅要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还打算把他的妹妹发展成双面间谍。

这一家人的关系,说是一团乱麻都不为过。

每当看到沈近真和沈图南独处的戏份,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特别扎心。明明是亲兄妹,却因为各自的立场和选择,不得不互相试探,小心翼翼。

看到这儿,就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了。这对兄妹之间的感情线,写得既细腻又令人心碎。没有撕心裂肺的对峙,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有的只是无声的心疼和无法言说的距离感。

最绝的是,整个故事里,沈图南始终在替妹妹找各种开脱的理由。即使怀疑重重,到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这大概就是亲情的力量吧,明知道可能会被伤害,却还是愿意给对方一个信任的机会。

剧中有一幕特别戳心:沈近真看着哥哥的背影,眼里既有不舍,又有决绝。那一刻,你才明白,有些选择,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身不由己。

在乱世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扛起的使命。

所以说啊,这哪里是什么谍战剧,分明就是一出现代版《麦克白》。只不过,悲剧的源头不是野心,而是时代的洪流把亲情都冲散了。

这才是最让人心疼的地方。

说到底,《追风者》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没有绝对的输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寻找答案。

看看这几个主角的博弈吧:沈近真用沉默保护家人,在信仰和亲情间走钢丝;康爷想抓住她却证据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猎物溜走;苏辞书表面监视实则可能被亲情动摇;沈图南则在信任与怀疑的夹缝中煎熬。

沈近真的选择特别耐人寻味。面对大嫂苏辞书的试探,她选择了沉默。有人说她太过无情,但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若愚?不承认身份,既保全了自己的任务,也让大嫂和侄女免于牵连。

这份心思,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再来说说苏辞书,这位大嫂的戏真的好看。明明是蒋先生安插的棋子,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可能被亲情打动。

从她对沈近真的试探方式就能看出来,与其说是在执行任务,不如说是在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有意思的是,剧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沈近真用行动证明信仰的力量,苏辞书在亲情中摇摆不定,沈图南则用宽容诠释了手足之情。

这让我想起网上那句话:"人性本就复杂,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

说到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像是被命运推着走。但有意思的是,越是身不由己的时候,越显得人性的可贵。

沈近真不是不爱家人,苏辞书也未必铁石心肠,他们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到了不同的岸边。

看完整部剧,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谁赢了谁输了,而是每个人在乱世中还能保持人性的光芒。就像网友说的:"在波诡云谲的年代,最珍贵的不是胜负,而是如何在风雨中守住本心。

所以啊,与其纠结谁是最后的赢家,不如说这部剧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人性的考验面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法官。

沈近真用沉默诠释了责任,苏辞书用犹豫显示了人性,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角色的立体感。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才是最真实的。没有大团圆,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是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不就是人生吗?正如剧中说的那句话:有些人选择随波逐流,有些人选择迎风而上,但无论选择什么,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命运。

到头来,《追风者》告诉我们:在乱世中,能守住人性,或许就是最大的胜利。这才是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它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0 阅读:3

星渊谈娱乐八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