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出来到城里打拼的年轻人,不管有没有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
农村,并不是自然环境不够好,不是山不够青,水不够绿,空气不够好,而是人文、社交层面实在太古老、太传统、太农耕文明,跟不上如今年轻人精神发展。
那些“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的亲戚、邻里不在少数,所谓的“人情世故”,往往要占据人生中大部分宝贵的时间、精力。
不靠和这主任、那叔伯的关系,简直寸步难行,有些几代人血缘、族亲或姻亲编织起来的关系网,既不够高端,也不够洋气,但却是你作为一个圈外人,永远也参不透,甩不掉,却也突不破的天花板。
要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改善,起码也要一两代人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这辈子守着这个破摊子浑浑噩噩下去,不如换个环境,到城里去。
城市的生活虽然也不容易,但很多利益,至少是明码标价的,清清楚楚都摆在货柜里面的,没有那么多特权、优待和小圈子文化。
城市房价高,主要高在哪儿?城市里的房价高,高出来的部分,其实也都是肉眼可见的:
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更长久的人均寿命生活质量;更宜人的小区绿化园林;品类丰富、层次多元的高大上商场等配套,这些都是高房价下的底层逻辑。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里居住生活,付出同样的劳动和时间,得到的回报和报酬,往往是更高的,不仅局限于经济物质方面的,还有人脉、资源的积累、认知的提升等。
如果幸运的话,在城市买了房定居下来,还能够和城市的发展绑定,分享城市能级提升、资产增值的红利,相当于城市的原始股股东,毕竟,搭上城市发展的红利快车,房价一年涨个20来万,要比人作为个体劳动力靠打工自己挣20万容易得多。
为啥宁要城里出租屋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就像前文所述,城市里大多数资源、利益都是明码标价的,虽然可能也有拼关系、拼血缘的领域,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圈子,天花板很高,普通人奋斗一生的努力,往往也达不到那种拼“天赋”的程度。
多数人只要能够在明码标价的层次,做到游刃有余,就已经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大城市能提供的那种人与人之间互不打扰的边界感、距离感、包容力,能够让年轻人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自我提升和发展上,而不是顾忌来自外部的口舌和议论,事实上,大城市里,没人关心你在做什么,毕竟大家都挺忙的,忙着搞钱。
城市里面,琢磨事情的人,往往比那些坐在“村口情报站”“大妈阵”中成天琢磨人、成天议论村西口老张娶没娶妻、老王家生下来的娃长得不像他爸、李二狗和王二麻子妯娌有一腿的人,对这个社会更有价值,也能收获更多回报。
大城市里,虽然买房置产同样不容易,但进阶的每一条每一步都写得清清楚楚,规则很明晰,比如找工作需要多高学历、行业经验多少年、买房子首付比例多少,这些都是有章可循的。
与研究透彻农村那种近乎玄学、费时耗神的庞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比起来,城市里面的上班打卡赚钱、升职加薪简直就是so easy。
你在宅基地上用积蓄盖出来的大别墅,恐怕还不敌村长儿子一句话。烧钱升级并不可怕,怕的是对方开得有外挂。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丢下“农耕基因”的烂摊子,转而投向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的城市商业文明,宁要城市出租屋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农村的年青人想不进城都不行,因为农村没初中,没高中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