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献皇后怀孕,李隆基亲自煮药去胎未果,儿子出生45年后登基称帝

墨初写史 2025-01-13 14:24:16

景云二年(711年)时,太子李隆基的良媛杨氏,满脸羞怯地对李隆基道出了一件事。原来,她已然怀有身孕。此刻的她,满心期盼着李隆基能与自己一样,为此事而满心欢喜呢。

不过,李隆基彼时的心情那可是极为复杂的。就在他刚刚听闻这个消息之际,其第一反应便是满心的高兴呢。

在皇家的观念里,子嗣自然是多多益善。李隆基身为太子,日后更是要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繁衍后代对他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职责。如此一来,但凡有他的妻妾怀有身孕,他定然会满心欢喜。

然而喜悦之情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深深的担忧,那担忧之情浓重到甚至将喜悦都给盖过去了。他在私下里,对着自己的侍读张说这般说道:

掌权管事之人不愿我多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呢?(源自《新唐书》)

其意思转换一下来讲便是:“要是有人不希望我儿子的数量多,那该如何是好呢?”

而《旧唐书》当中是如此表述的:

那些当权主事之人不想让我过多地怜惜后代,他们恐怕灾祸会波及到这个妇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能怎么办呢?

换而言之,《旧唐书》里增添了“恐祸及此妇人”这般隐忧的表述,这反倒使李隆基身上增添了些许人情味。那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才让李隆基这般担忧呢?

事实上,杨氏一旦怀上这个孩子,那么李隆基便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中。

究竟谁堪称外患呢?答案便是太平公主。在当时的局势当中,太平公主的存在对相关方面而言,就如同外患一般,其种种行径和所具备的影响力等,都使得她在一定情境下被视作是类似外患这样具有威胁性的角色。

何人可称作内忧呢?答案便是太子妃王氏。

在唐隆元年(公元710年)的时候,唐中宗李显不幸驾崩离世。此后,韦后开始把持朝政,临朝行使皇帝的权力,并且她心中有着极大的野心,妄图效仿曾经的武则天那般,登上皇帝的宝座,实现自己称帝的目的。

唐隆年间,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携手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韦后那一党人均被诛杀殆尽。此后,相王李旦在他们的扶持之下登上皇位,成为了皇帝。

李旦重新登上皇位后,到了商议确立太子人选之时,其长子李成器表现得十分大度,主动提出将太子之位让给立下卓越功勋的李隆基。就这样,李隆基最终得以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在成为太子之后,便与太平公主展开了权力的争夺。想当初在唐隆政变之际,这姑侄二人还曾携手合作过一回呢。然而时过境迁,到了睿宗当政时期,曾经的合作伙伴,这姑侄俩却已然反目成仇,站在了对立面。

李隆基身为太子,而且是建有大功的太子,其自身能力颇为出众,同时野心也不小。在当时的局势下,他有着削弱太平公主手中权力的想法,试图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掌控更多的局势走向。

太平公主亦是野心十足,在她妄图干政的道路上,李隆基俨然成了一块碍事儿的绊脚石。也正因如此,太平公主内心极不情愿让李隆基成为太子,甚至处心积虑地想要将太子之位更换掉,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那两人之间的矛盾压根就没办法调和。而且李旦还在中间起着和稀泥的作用呢,他满心盼着亲妹妹跟亲儿子能和和美美地相处,这两边他哪一方都割舍不下。如此一来,那两人之间的矛盾便渐渐变得公开化了。

太平公主于朝野四处散播流言,声称李隆基既非嫡子又非长子,根本没资格担任太子之位。好在之后李旦出面进行了干预,这才使得流言渐渐平息下来。然而,此事已然让李隆基内心深处涌起了浓浓的不安之感。

太平公主在京城苦心经营了许多年,其势力早已渗透到宫中各处,到处都布满了她的眼线。甚至连李隆基的身边,她都成功安插了耳目,以此来严密监视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妄图从中找出李隆基的差错之处,进而让他失去太子之位。

之后,太平公主发觉此前所用的诸多计策均未奏效,竟一度起了谋害李隆基的心思。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隆基唯有万分小心,事事谨慎,而后才开始一步步实施反击举措,以应对来自太平公主的威胁。

恰在此时,东宫太子的良媛杨氏有了身孕。

弘农杨氏有一支后裔为杨氏,其高祖父杨士达乃是武则天的外祖父。在景云元年(710年)之时,李隆基获立为太子,随后杨氏便进入东宫,成为了太子良媛。

杨氏着实幸运,才进入东宫短短数月便有了身孕。然而,这腹中孩子的降临,却让李隆基陷入了纠结的境地,内心满是矛盾与为难之感。

那时候,李隆基正与太平公主争得不可开交,局面可谓是热火朝天。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务必要保证自家宅院的安宁才行。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那个孩子降临了,这对于李隆基而言,无疑是会给他的家宅带来不安宁因素的。

同州人王仁皎的女儿王氏,乃是李隆基的原配。早在李隆基身为临淄王之时,便迎娶了王氏。他们夫妻二人一同历经诸多艰难困苦,实可谓是患难与共的伴侣。

据《旧唐书》所记:“当皇上准备谋划大事之际,其(所指之人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参与了秘密的谋划,并且对成就那伟大的事业起到了推动、协助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王氏之于李隆基,就如同长孙皇后之于李世民一般,她可是与李隆基携手并肩作战的妻子。想当初唐隆政变之时,她便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她的兄长王守一也堪称李隆基的得力臂膀,在诸多事宜上助力颇多呢。

不得不说,李隆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王氏以及王氏背后的王家着实贡献颇多。在那段历程中,王氏始终与李隆基携手同行,当李隆基成为太子之时,王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妃。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能拥有这样的妻子无疑是极为幸运之事。然而,王氏虽有诸多优点,却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弱点,这个弱点便是她一直未曾生育子女。

在嫁给李隆基后,她始终未曾有过身孕。彼时,李隆基都已经有了两个庶子,身为正妻的王氏,又怎能不为此而心急如焚,且心生愤懑呢?

李隆基对此自是心知肚明。故而在杨氏有了身孕之后,李隆基不由得心生恐惧。他担忧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会变成太子妃王氏心头的一根尖锐的刺,进而致使王氏以及其兄王守一与自己无法同心同德。

在和太平公主展开激烈斗争的关键阶段,倘若王氏以及王守一与李隆基并非同心同德,那这对李隆基而言,无疑会是一场极为严重的灾祸。要知道,在那样的紧要关头,内部人员若不能齐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可能是毁灭性的,对李隆基的局势极为不利。

李隆基觉得自己还年轻,往后生孩子的机会多的是,相较而言,当下若是在和太平公主的这场斗争中落败,那可就会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所以,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也宁可选择舍弃,不去要这个孩子了。

李隆基暗中向张说询问应对之策,其实他内心已然决意舍弃这个孩子。他吩咐张说为其找来堕胎的药物,而后还亲自操持着去煮那堕胎药。

然而李隆基并未达成目的,据《旧唐书》所记载:

太子在幽深的内室亲自煮药,煮药之时,神情恍惚,仿佛有了几分醉意,继而似睡非睡,于朦胧间仿佛看见有神仙将那煮药的鼎给倾覆了。待太子醒来,发觉方才经历竟如梦境一般,而如此这般的情形,前后总共出现了三次。

李隆基对此事深感惊异,随后把这件事讲给了张说知晓。而张说听闻之后,明确表示这无疑就是天命啊。

李隆基于是便放弃了打掉胎儿的念头,任由杨氏安心地养胎,至于其他一应事务,全都交给他来负责操办,好让杨氏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度过孕期。

李隆基对太平公主展开了更为强力的反击行动,甚至险些把太平公主驱离京城。到了景云二年(711年)四月的时候,李旦实在不忍再目睹姑侄二人这般无休止地争斗下去,于是便打算将皇位传予李隆基,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了众多大臣的一致反对。

李旦可不会一味地迁就群臣,尽管他那次让位之举并未成功达成目的,不过呢,他随后还是下达了诏书,内容如下:

《资治通鉴》记载:所有的政事都交由太子去处理安排。至于军队作战方面的事务、死刑判定的事宜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授职等情况,全都要先和太子商议探讨一番,之后再将相关情况上报让皇帝知晓。

过了五个月的时间,杨氏顺利诞下一个儿子,李隆基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李嗣升。这名字或许不太为众人所熟知,不过他后来还有个名字,想必不少人都晓得,也就是唐肃宗李亨啦。

杨氏生下李亨后,李亨并未与她一同生活,而是被安排到了太子妃王氏身旁。想来,这大概就是当初李隆基在某些方面对王氏所做出的一种妥协吧。

一年之后,时间来到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彼时,因彗星出现这一情况,李旦坚决地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而他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随后:

《资治通鉴》记载: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以及重大刑罚政令这类事务由上皇来做决断,除此之外的其他事宜,则均由皇帝进行裁断。

在李隆基继承皇位之后,王氏获立成为皇后,与此同时,杨氏则被晋升为贵嫔之位。

杨氏或许一生都深感遗憾,因为李亨未能养在自己身边。在这之后,杨氏又生育了一女,即宁亲公主,而这位宁亲公主后来嫁给了张说的儿子张垍。

杨氏在开元十七年(729年)就离世了,在那个时候,李亨仅仅是忠王的身份呢,而当时所立的太子是李亨的二哥,也就是李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之际,李瑛不幸遭武惠妃暗害,致使东宫之位就此空缺下来。直至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方才被册立为太子,填补了此前东宫无主的局面。

李瑛曾做了长达20年的太子,最终却落得被废杀的结局。而李亨同样担任太子之位许久,时间长达18年,一直持续到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方才有所改变。

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局势下,李隆基慌乱不已,匆忙奔往蜀地。待马嵬发生兵变之后,李隆基仍旧选择继续前往蜀地,而与之不同的是,太子李亨却毅然北上,奔赴灵武,旨在平息那场正肆虐的叛乱。

在抵达灵武后的第四天,李亨便举行了登基称帝的仪式,与此同时,他将远在他方的李隆基尊奉为太上皇。

待李隆基于蜀地获悉此事之际,也唯有无奈接受罢了,且于次年颁布了《册元献杨太后诰》:

圣人立下典范,推崇顾复之恩;王者建立准则,亦有追尊之礼。向来母凭子贵,德行凭谥号显尊。弘农杨氏这位妃子,独具坤灵之气,长久主理阴教之事。往昔她延续涂山氏般的吉庆,带来华渚般的祥瑞,诞育非凡,光大帝业。只是册命尚缺,英灵犹有憾。夏王承继大统,会念及阳城之恩;汉后获褒荣,也契合昭灵之称。所以应追册她为元献太后。

杨氏作为唐肃宗的亲生母亲,被唐肃宗追封为元献皇后。

在宝应元年(762年)的四月,李隆基离世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唐肃宗李亨竟也撒手人寰。随后,李亨之子李豫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唐代宗。

次年,李豫下达命令,安排元献皇后杨氏与唐玄宗李隆基一同合葬在泰陵。

常言说得好,母凭子贵。可说来也怪,杨氏所享受到的那些荣宠,居然全都在她离世之后才到来。这般情形,着实让人不禁感慨,这所谓的母凭子贵,于她而言,竟有着如此不同寻常的呈现方式啊。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