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是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和钱钟书的爱情让众人羡慕。她有许多关于婚姻的经典语录,也有很多对女人忠告的书,一本《我们仨》写尽悲欢离合,让人泪目。
她出生世家,从小饱读诗书,后来还通晓英法西三门外语。她长相秀丽,引得无数青年才俊追求,是名门闺秀。她家庭幸福,丈夫是举世闻名的学士,女儿是博古通今的教授。
她的前半生如意顺遂,就像那绚烂多姿的烟花。可命运无常,她的后半生却像烟花消逝后的黑暗天空,晦暗无光。
在她86岁那一年,丈夫和女儿接连病重。她拖着年迈的身躯细心照料,可无济于事,在两年内先后失去女儿、丈夫,自此孤身一人,直至105岁长辞。
在亲人离世后,很多亲友担心杨绛承受不住内心的悲痛,前来看望,见到她孤身一人,更有人当场落泪。
反倒是杨绛轻言细语地安慰众人,一切都能挺过来,这痛苦的担子由自己来担,也算让自己安心,如果独留女儿或丈夫,她会更难过。
此后,她深居简出,沉浸在文学世界。那段日子里,她几乎没有停歇,花了近十三年整理出钱钟书的所有学术遗稿。
她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随后,她出版了《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六十多年共同经历的风雨,以及那些苦中做乐的生活点滴。
她在《走到人生边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此时的她年近一百岁,完成一切开始告别。
在百岁寿辰时,杨绛曾感言自己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无法确定还能走多远,但她很清楚,自己快回家了,而她也将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随时准备回家。
在人生的最后一程,她遵守和女儿丈夫的约定“好好活着”。她不仅没有被凄苦于孤寂击倒,反而是调整自心态,在忙碌充实的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活出了精彩的后半程。
2016年,105岁的杨绛静静地走完了这一生,这位历经百载岁月的女先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优雅的背影翩然离世。
她这一生,在宠爱中长大,在安静中离世。虽然历经挫折悲痛,但她用心中那份淡然一一化解,心有钝痛但依旧向阳而生,她早已活出自我。
故人人爱杨绛,爱她那淡然自若的生活态度,爱她那蕴藏哲理的文字,更爱她那从容大方的处世姿态。
过去的已然过去,而生活还在继续。在未来若大家学习杨绛先生,既能直面人生风雨,亦能坐看云起时,做一个智慧又清醒的人,拥有一个淡定从容的人生,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