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建国定都设想的一都四京,当代网友说,还是太保守了

青衫弹史 2025-03-21 09:47:00

1897年,孙中山先生在与日本友人宫崎滔天聊天时,提出一都四京的建国定都设想。

说到建都,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一都四京的构想。武汉作为都城,重庆是西京,江宁是东京,广州嘛,我叫它南京,顺天自然就是北京了

那时候的中国,尚处于满清政府的统治,刚刚经历甲午战争的惨败,国家风雨飘摇,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先生对未来中国的首都选择,进行了深远的思考,而历史也证明,整个民国时期,国都变迁基本符合孙中山先生的预期。

所以宋庆龄女士认为,孙中山是个眼光长远,并且特别有先见之明的人。这话的确没错。

然而,世事变迁,时也运也命也。如今的新中国屹立世界东方,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如何看待国家未来地缘发展战略,在网络上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有惊才绝艳的网友,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一都四京构想非常好,就是太保守了,提出另一种更加激进超前的设想,震惊网络,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2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

01 一都四京

孙中山先生的一都四京构想,武汉作为都城,坐镇中央。北京还是今天的北京,制衡北方势力。西京重庆,坐镇西南,震慑边陲。东京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京变成了广州,作为经济的领头羊,海上贸易的桥头堡。

我们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构想看下去,首先第一个问题,都城为何定在了武汉?

孙中山先生对武汉的偏爱近乎执着,《建国方略》中说:内拥十八省之利,外控七千里航权。武汉九省通衢之地,地处长江与京汉铁路交汇之处,既是南北咽喉,又是湖广粮仓重地,有着龟山蛇山天然要塞,更有着长江天堑保护。

有人说武汉是中国的肚脐眼,这比喻更加形象。武汉,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更像是中国的地理心脏,北控中原,南连潇湘,西扼巴蜀,东压金陵,号称是长江之咽喉,南北之腰眼。这里有着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汉阳造的威名享誉全国。

武昌一呼,四方响应,天下大定!武昌起义,率先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最终成功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四京是如何选择出来的?

西京重庆,地处中国西南腹心之地,扼守长江上游,山城险要。地形上多山地丘陵,易守难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时可抵御外敌,平时可辐射整个西南,带动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形成互动。孙中山说:蜀地可作退守复兴之基。抗战全面爆发之时,首都南京失守,重庆成为陪都,继续领导国军抗战大局。

东京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向来是中原文化的备份,但凡北方沦陷,南京就是抵御北方外敌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非战时,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身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言:南京是革命的起点,也是共和的灯塔。南京,用一座城,绑定一个时代的理想。

南京广州,孙中山先生那时候的广州,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口岸,前有清王朝的广州十三行,后被迫列为通商口岸,广州得益于较早接触西方社会,社会风气开放,思想活跃。再加上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远离满清政治中心,妥妥地革命策源地。孙中山先生曾说:广州富甲天下,得之可养百万兵。 事实也证明,广州不仅是近代革命的财政支柱,更是孙中山先生三次建立政权的大本营。

北京顺天,这个就不用多说,当时清王朝的首都,也是新中国的首都,其重要性不用多说。

孙中山先生的一都四京看似分散,实则暗合中国地缘命脉。以武汉为心,南京为魂,广州为脉,重庆为锚,北京为盾,辐射全国,平衡南北,四方联动,推动国家振兴。历史也证明了其远见之处,民国37年时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重庆陪都、广州大本营,不出一都四京的构想。

02 终极设想:伊犁

1902年,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在与章太炎围炉夜话时,抛出一句惊人之语:若中国要称霸亚洲,必迁都伊犁!

伊犁?怎么会是伊犁?难道孙中山先生放弃了,早几年提出的一都四京构想了吗?这一设想,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暗藏玄机。请注意看前提条件,中国若要称霸亚洲。

其实,孙中山先生的定都构想,本质是国力的博弈。当国力孱弱时,则稳定基本盘,谋本部发展,以武汉为都,坐镇中央,辐射四方,压制各方势力的侵入。当国力恢复,民族崛起,则谋求藩属,重建朝贡秩序,以西安为都,镇压边疆。而当国力强盛,四方臣服,争霸天下之时,先夺亚洲,在谋世界,则定都伊犁,辐射亚洲,逐鹿天下。

正所谓,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伊犁这座城市,在19世纪末期,还是沙俄觊觎的边陲之地,而在孙中山先生眼中,却是亚洲的心脏,西控中亚,北慑沙俄,东联中原,南望印度洋!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号称塞外江南的肥沃土地,以铁路联通中原与中亚,定都于此,必须强大国力震慑才行。可惜民国时期,国力羸弱,终究不过纸上谈兵。

可能会有网友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以伊犁掌控中亚,称霸亚洲,是为天方夜谭。

1979年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2001年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更早的还有英国发起三次对阿富汗的战争,三场与霸主国家的战争,让阿富汗赢得了帝国坟场的称呼,为什么霸主国家会对阿富汗这个国家念念不忘?

陆权说理论中,有心脏地带的说法,还有边缘地带的说法,阿富汗或者直接来说,咱们的伊犁,就处在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的交汇之地。美国掌握阿富汗,进可阻断边缘地带国家与心脏地带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切断亚欧大陆的联系,退可被迫心脏地带强国收缩势力。对于出身心脏地带的俄罗斯来说,进可打通印度洋通道,退可掌控心脏地带,辐射四边。

所以定都伊犁,是孙中山先生基于陆权思想,定下来争夺亚洲霸权的构想。如今,中欧班列的火车从伊犁呼啸而过,无需定都于此,以经济为纽带,辐射欧亚,或许另类解法才是更优解。

03 网友的大胆设想

这类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有惊才艳艳的网友说,孙先生的一都四京构想挺好的,就是选址上太保守了。于是,网友们集思广益,提出来大胆设想。

网友率先提出新版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义,珍珠港、澳大利亚赫然在其中,甚至有激进网友把大湾区的大字,理解为大阪,形成四角湾区,不得不说,网友的脑洞是真大。不过挺好的,建议以后多想想。

如今的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齐全的工业体系,毛主席诗中描绘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然实现,空间站、探月登陆,航母编队、055大驱、歼35、歼40等国防力量,我们中国是否到了孙中山先生口中所说的谋大洲的时刻呢?

按照网友新版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设想,是否南京定在澳大利亚,东京定在大阪,西京就如孙先生设想那般定在伊犁,那么北京和中都又该定都何处呢?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评论区讨论哦~

古时候,首都的选择,受限于军事力量的投射,所以定都多选择易守难攻之地,并且靠近主要威胁源头,天子守国门,汉唐明皆如是。其次还需要一个充足的粮食供应,汉唐的长安背靠关中平原,北京面朝华北平原,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则可不受保证稳定的大本营,不受地方势力的威胁,避免重演明清故事。

如今,在卫星导航和洲际导弹的时代,国都的选择或许已经超越了一座城市的范畴,而是全球棋盘上的落子艺术,担负起区域经济中心与文化教育中心的重任,也担负着地缘政治平衡与稳定的历史使命。

04 终章

孙中山先生的一都四京,是国家衰落之际的无奈抉择,定都伊犁那是对一个国家强盛崛起的殷殷期盼,现代网友的新版粤港澳大湾区,那是国力强盛的自信调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论是孙中山先生的一都四京构想,或是定都伊犁的设想,又或者是当代网友的大胆设想,目前都是纸上谈兵,可未来谁又说得定呢?百年前,谁能想到中国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30年前,国人普遍认为赶超日本经济大概是在2050年的时候,结果2010年中国经济就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中国崛起成为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其速度也更加超出人们的想象。请诸君与我一起拭目以待,且看中华民族重返巅峰!

参考资料:

1.《建国方略》孙中山

2.《三十三年之梦》宫崎滔天

3. 《孙中山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