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油价算什么,红白事礼金上涨幅度才惊人,难怪如今人情淡薄

村口小酒馆 2023-11-18 07:49:31

最近帮忙朋友婚礼,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在过去,结婚是个热闹的日子,尤其婚宴。新人仪式、父母发言,都是大家期盼的项目。现在倒好,婚礼仪式中午12点开始,12点半,菜还没上齐就有人陆陆续续离开,待到一点半,整个婚宴大厅所剩之人寥寥无几。留下的,也是长辈,不等新人敬个酒再走说不过去,面对空荡荡的大厅,他们如坐针毡,只盼望赶紧了事,以便脱身。

宴席上的烟、酒,人们所用甚少。白酒、啤酒几乎不动,包装盒都没人拆,散放在盘子里的烟,有人离去时会拿两根,去外面解解馋,顺带沾沾喜气。

来参加婚宴的,更像是一种难得的聚会,和老朋友老亲戚见见面,聊聊天,至于婚礼仪式,倒放在其次了。

婚宴的仓促,办事的主家会在意吗?不会。他们去参加旁人婚礼也这样,他们在意的事是:礼金。

说起随礼的礼金,看得我直咋舌。记得四年前的行情,同事100倒300元,同学500元,关系好点的600、800,亲戚中,姑姑舅舅姨姨1000、2000,叔叔大爷随意,老舅爷和祖辈儿的长辈,不管给多少,事后都要退还。

现在呢?同事500起,同学分“亲同学”和“后同学”,亲同学指一个班级,后同学指同校不同窗。亲同学1000起,后同学500起。关系好的同学朋友,礼金拿个5000、一万不在话下。有了同学朋友的对比,亲戚们也得出大价钱,3000是基本价,往上不封顶。我参加的婚礼,亲戚最高给18888元。

相比礼金的上涨速度,房价油价算个啥?如此高昂的礼金,令很多人头痛不已,虽说红白事的礼金属于零存整取,但每月多一笔开销,于当下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主要的是还礼人群的尴尬。比方说,你过去给人家随礼200元,到了你这里,礼金涨到500元,人家怎么给?给200吧,面子不好看,你看了也不高兴,给500吧,人家就亏大了。

所以,这种人群,基本上都不参加婚宴,找人捎带礼金。有的是当年你给多少我给你多少,你爱高兴不高兴,往后不来往都行;有的是给加个通货膨胀价,你当初给我200,我还礼300,够意思了吧?你要觉着不够意思,与上者一样,爱来往不来往。

红白喜事,原本是亲友们欢聚一堂祝福新人的温馨,如今,变了味道。

和一位南方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家乡那里不这样。在他们那儿,办红白事主家是要赔钱的,来的人礼金随意,祝福带来就好。这难道是越穷的地方越讲究面子,然后越穷。越富的地方越在意情谊,然后越富吗?我不知道,或者说,不敢往深里想。毕竟,我的家乡与朋友家乡的经济差距,天壤之别。

遇事随礼,是我们的传统,这不是什么陋习。在我们的观念里,万事都要讲究实惠,实用。不要说红白喜事,就是祭祀先人、求神拜佛,不也是烧纸烧香奉上可食用的供品吗?

原本无可厚非的事情,现在真的快要成为陋习了。办事的人,为的是收回自己之前随出去的礼,随礼的人,想的是自己什么时候能收回。有些过去收了礼的,索性撤掉面子,后面谁叫都不去,也不随礼,反正我得了好处,你爱咋咋地。

收礼金更有甚者,专门找人抬价。寻一两个朋友给大价钱,导致其余人等不给多都不好意思出手,过后,那一两位朋友的钱返还一部分,仅收取市场价格。商业头脑用的真不是地方。

除了红白喜事,各种随礼的机会层出不穷,什么开业大吉,二婚喜庆,老人祝寿等等,这些礼金,难道真的是礼金吗?

如此这般,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还怎么延续?还如何能不淡薄淡漠?年轻人对这些怎么能够不反感?礼金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开销,愁煞不少人。

也许,我们走的很多路,都出现了偏差,但不得不走下去。希望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后,能做出改变吧。

0 阅读:126
评论列表
  • 2023-11-18 14:31

    明天老婆亲舅舅嫁女,丈母娘叫我封100或者200,我翻开10年结婚时,她舅舅们的红包是20-30,另加一套小孩衣服,所以我打算封200[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