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被处绞刑,行刑前:我是一个无罪之人

定哥讲历史 2025-02-20 14:09:04

1979年,军政刚刚成行的巴基斯坦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先后担任过总统、总理的国家领导人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被宣布处以绞刑。

美、英、法等国家纷纷呼吁释放布托,甚至布托的对手,印度著名的甘地也不认为布托应该被处于绞刑。而我国自1951年与巴基斯坦建交后,两国高层往来在万隆会议后越来越多。1976年5月27日,重病缠身的毛主席还坚持接见了布托。因此,我国也表明了希望释放布托的态度。

但巴基斯坦内部的反动势力,势必要置布托于死地。1979年的人间四月天,51岁的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走向了绞刑的刑场。他没有恐惧,只有对人民的不舍和对国家命运的痛惜。行刑前,他脑海中快速回顾了自己为国家操劳的半生,自觉没有危害过国家和人民。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仰天呐喊:“真主救我!我是无罪之人!”

1928年,布托出生于信德省的贵族家庭。布托的父亲是政界权威人士,布托从小接受了西式教育,享受着富足的生活,也在耳濡目染中很早就有了政治智慧。

印巴分治的时代,布托考入了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法律,而后到英国学习,并在英国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在南安普顿大学担任过教授。学习之余,他的爱好是研究各国的政治体制,也经常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参加政治集会和游行。

从美国到英国,布托个人已经成为了受尊重的社会精英,成长过程中他目睹了西方国家的繁华富足,常常会想到自己积贫积弱、动荡不休的祖国。25岁时,他放弃了在西方国家的生活和工作,回到祖国当起了律师。

布托有了自己的律所,打赢了一场场在其他律师看来很有难度的官司,很快就成为了律师界的顶尖人物。年轻的布托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不以贵族自居,很快就和一些爱国知识青年成为了朋友,并被推举为青年联盟的领袖。

这时的巴基斯坦,一系列政治危机导致中央政府更迭频繁,政府的更迭又恶性循环地加剧了政治危机。并且,东巴和西巴还存在语言、民族的争执。回国第四年,巴基斯坦当时的总统米扎尔,看到了政界精英、贵族出身、在青年中有威望的布托,将他带入了政界。

布托有学识,有能力,有从小养成的政治敏感度,有在西方国家生活、工作的经历,因此29岁就担任起了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

1958年9月底,巴基斯坦发生政变,中央政府面临解散的危险,总统米扎尔控制不了局势,在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的压力下,取消了刚刚实行两年的巴基斯坦宪法,宣布实行军事管制法。一个月后,阿尤布·汗迫使米扎尔离职。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失败,阿尤布·汗为期十年的个人统治开始了。

总统更迭,受米尔扎提携的布托却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因其才学得到了重用。从青年领袖到外交部长,政治地位节节攀升,刚刚30岁的布托,已成为了巴基斯坦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1963年,作为巴基斯坦外交部长的布托第一次来到中国,与我国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签下了《中巴边界条约》。协议签订后,陈毅元帅发表讲话:“我国愿意同巴基斯坦友好,也愿意看到巴基斯坦同印度友好,我们这种态度是光明磊落的,也是始终一贯的。”

然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并不友好,1965年印巴第二次战争爆发。印巴两军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印度请求国际调停。阿尤布·汗作为总统,在塔什干和印度总理签署了停战协定。

布托并不认同这一协定,因为协定对于印度的侵略行为有所袒护,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政见不同,布托和阿尤布·汗产生了分歧,这个个人集权的政府令他失望,于是他辞去了外交部长职务,又去西方国家当起了律师。

隐退一年后,他带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再次回到巴基斯坦。这时的阿尤布·汗政府,不仅印巴关系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经济也低迷。阿尤布·汗的个人集权统治,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到1969年末,反对阿尤布·汗的呼声已经一浪高过一浪,全国政客骚乱。

布托带着他创立的人民党,决定推翻这个无道的政府。早在1967年他创立人民党时,就已经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深的认同。

1969年3月,阿尤布·汗结束了10年零5个月的统治,甩锅给陆军总司令叶海亚·汗。两年后,东巴宣布独立,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国。叶海亚·汗政府岌岌可危,布托的人民党已成为巴基斯坦第二大政党。1971年10月30日,叶海亚·汗在全国人秘难得愤怒声中被迫辞去总统职务。人民党主席布托接任巴基斯坦总统和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

布托执政后,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制定宪法、建立文官政府;第二,取消巴基斯坦文官特权;第三,削弱和限制司法权;第四,削弱军队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第五,改组农村基层组织。

工人的工资提高了,大地主的土地被分给了农民,甚至布托自己的家族,也将4.5万英亩土地分给了农民。农业生产提高了,国内需求可以满足,不仅不再依赖进口粮食,还有余粮出口国外。中下层人民支持布托,但被触动利益的资本家、地主却联合起来抵制布托。

1977年7月5日,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齐亚·哈克发动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布托对巴基斯坦5年零7个月的统治。而这位齐亚·哈克,却是当初布托亲自提携,亲自送入军中的,当做心腹培养起来的。

1979年4月,布托被判处莫须有的“谋害政敌罪”,送往绞刑刑场。51岁的政治家,此时已满头白发,形销骨立。行刑前,他平静地洗澡、刮胡子,吃饭,念《古兰经》。在绞刑台上,他望着天空呐喊:“真主救我,我是无罪之人。”他一生为人民寻找光明,然而政治是黑暗的,绞索最终无情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