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焉为何会迅速占领益州?如果刘焉不死历史会如何发展

豪仔看历史 2025-01-21 14:21:07

公元194年,差不多是曹操刚拿下兖州,而孙策也才着手开启创业征程之际。就在这一年,益州地界上,有一件大事发生了。

益州牧刘焉竟然骤然离世了。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清楚,在魏蜀吴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之时,益州乃是蜀汉政权的根基所在。可在这一时期,益州跟刘备可没什么关联。彼时的刘备正和陶谦纠缠着,其经历才刚到“三让徐州”这一情节呢。至于刘备入主益州,那得是十七年之后才发生的事儿啦。

就在这个时候,在益州这片地方,真正能够当家作主、掌握话语权的人,正是那位益州牧刘焉。

刘焉这个名字,后世不少人或许都感到陌生。毕竟在《三国演义》当中,有关他的情节着实不多。但他儿子刘璋就不一样了,后续的剧情那是相当丰富。刘备入蜀,便是受刘璋所邀,而最后刘备夺取的地盘,也正是刘璋所拥有的那块地方。

益州最初并非刘璋自己打拼所得,而是由他从其父亲刘焉那里继承过来的,也就是说刘璋手里的益州,一开始就不是刘璋凭借自身本事去打下来的,乃是承继自其父刘焉罢了。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些,去回溯整个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时便会察觉到:刘焉之死所产生的影响,那绝对是超乎人们想象的!要是彼时刘焉未曾离世的话,那么后续东汉末年的发展走向,必定会和实际情况大不一样,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剧情呢。

历史上的刘焉究竟是何种人物呢?在东汉初逢天下大乱之际,他是凭借何种缘由得以占据整个益州的呢?并且,刘焉的离世,对于整个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来说,究竟又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不妨从刘焉本人开始来讲这个故事。

刘焉乃是老刘家的宗室成员,往上追溯的话,其祖上能一直追到汉景帝,而且是汉景帝的第四个儿子刘余呢。

汉景帝在世之时,育有十四个儿子。在这些儿子里,老四这一支的后人繁衍得极为兴旺。于其后人当中,不仅有刘焉,更是出了东汉末年那位掌控荆州的刘表。

因而,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刘焉跟刘表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和其余刘氏宗亲而言,实际上是要更为亲近一些的呢。

光武帝刘秀的祖宗是老六,刘备的祖宗是老九,汉武帝则是老十,而这其中,老四这一脉是除外的情况。

在东汉时代来临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除了刘秀这一脉的刘氏宗亲,其余老刘家的那些宗亲,其地位可就没那么好了。彼时的东汉皇族,虽说承认这帮人是自家亲戚,可在优待政策方面,却并不愿意给予他们太多。

这事儿实际上是不难理解的。要知道在当时,老刘家的人那可是相当多的。要是把这些人全都给封王封侯的话,整个东汉恐怕就会被分得一点儿不剩啦,所以才没有全都进行封王封侯。

当然啦,东汉的皇帝们对那些本家亲戚也并非全然不顾念旧情的。凡是老刘家的远房亲戚,在踏入仕途之时,相比其他人而言会更加容易些,能够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呢。而且,在进入仕途之后,他们在升官这件事上,相对来说也会比较轻松。

总体来讲,若真想登上高位,终究得凭借自身的能力才行。仅仅因为自己姓刘,就指望能达到高位,那绝对是不现实的,是根本行不通的。

如此一来,待到东汉后期,刘焉所在的这一支家族脉络,便延续到了刘焉这一辈人身上。提及刘焉,不得不说他的父亲也是颇有能耐的。虽说史书未曾明确记载刘焉父亲的具体姓名,不过却有记载表明,其父亲曾经出任过长沙郡的太守一职。

此外,刘焉的母亲可不是寻常之人。她乃是大孝子黄香的孙女呢。至于刘焉的姥爷黄琼,在汉桓帝时期可是担任过太尉这一要职的,由此可见刘焉的母族背景着实不一般。

我自己可是宗室的后代,我亲爹曾经担任过太守一职,我姥爷在过去还当过太尉呢!就刘焉拥有的这般背景条件,那绝对称得上是超一流的开局了。跟他的这种情况比起来,刘备之后的开局状况,真的是太差劲了,简直可以说是不入流啊。

刘焉有着极为超强的家世作为支撑,其早年经历自然是顺风顺水,处处都像开了绿灯一般。在童年与少年时期,他想必未曾吃过什么苦头,还享受到了极为优质的教育。等年龄稍长些,凭借家世的助力,他拜了祝恬为师。要知道,这祝恬后来可是做到了东汉司空之高位呢!

待年龄稍长些,刘焉凭借察举制里的“贤良方正”一科,成功获取了编制。在拿到编制后,其首任官职便是洛阳县令。而在此之后,刘焉又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以及太常等诸多职位。

就这样,当黄巾起义爆发之际,刘焉已然成为了宗室方面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各地的地方豪强渐渐走向独立态势。彼时的刘焉已然预感天下或将大乱。于是,他便向汉灵帝提出建议,主张在地方设置“州牧”这一官职。紧接着,刘焉更是自告奋勇,恳请率先外派去尝试履行这一职务。

废史立牧这事儿可不简单,牵涉到那时各方势力的诸多利益。彼时在位的汉灵帝,实乃昏君一枚,可其手段也并非全然不行。他心里很清楚刘焉葫芦里卖的啥药。只是鉴于当时那种形势,汉灵帝也着实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应对之策了。

简而言之,要是不任命州牧的话,东汉说不定会加速走向崩塌。可一旦任命了州牧呢,往往就极易形成地方官员势力坐大且难以管控的状况。

最终,汉灵帝经过反复思量,还是做出了设立州牧这一官职的决定。并且,在他看来,能出任州牧一职的,必须得是他能充分信任之人,而最为理想的情况呢,就是由老刘家本族的人来担任这个重要官职。

依据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刘焉无疑是达标的。也正因如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刘焉顺利地成为了首批获任为州牧的人员之一。

起初,刘焉主动提出想去交州担任州牧一职。不过随后,他麾下有几位谋士,针对当时的局势为他做了一番系统的剖析。并且还有人提及,益州似乎存在着所谓的王气呢。

最终,刘焉再度提出申请,恳请汉灵帝把自己改派到益州出任州牧一职。彼时益州局势也不安稳,有黄巾军在当地活动。鉴于此情形,汉灵帝批准了刘焉的这一请求,随后便将刘焉直接派往了益州。

公元188年,刘焉来到了益州。要知道,那时距离董卓入京尚有一整年呢。在东汉末年那场混战局面开启之际,刘焉相较其他人而言,可是提前起跑了好几年,占得了先机呢。

然而,当刘焉抵达益州之后,所面临的局势依旧极为棘手。要知道,彼时益州境内存在着大量黄巾军,这帮黄巾军闹得整个益州不得安宁,动荡不已。特别是在其巅峰之时,黄巾军的势力极为强大,甚至直接掌控了将近三个郡呢。

再者,益州当地的那些世家大族,管理起来可并非易事。他们在当地根基深厚,势力盘根错节,有着诸多自身的利益诉求和行事方式,所以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着实是存在不小的难度呢。

东汉之时,益州地处偏远,仿若远离天子威权的所在。向来便流传着“天下未乱蜀先乱”这般说法。彼时,益州当地的世家大族,相较其他地方的豪强,独立性更强。就连益州那几位太守呢,也都各怀心思,压根就不遵从刘焉的差遣安排。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差不多算是“只身赴蜀”的刘焉,究竟要怎样才能打破眼前的困局呢?

接下来,刘焉给我们展示了一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能够配得上“乱世枭雄”这个称谓。

在刘焉还未抵达的时候,益州可是出了个厉害角色,此人便是贾龙。黄巾军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后,贾龙就行动了,他带着自家的家丁,并且招募了不少百姓,就这样组建起一支规模达千人的军队。而凭借着这支千人军队,贾龙竟然硬生生地把人数多达上万人的黄巾军给正面击溃了。

就连当时益州黄巾军的主帅,居然都被贾龙在正面交锋的情况下给干掉了,要知道那可是黄巾军的主帅呢,其地位和实力想来也不一般,可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败在了贾龙手中,足见贾龙的不凡之处呢。

不过,有一点稍显遗憾的是,这贾龙此前所担任的官职并不高,仅仅是个益州从事罢了。就因为这样,即便他成功地平定了农民军,东汉官府方面也不会给予他太多的奖赏呢。

不过在刘焉到达益州之后,他极为巧妙地把这一情况给利用起来了。只见他把贾龙当作极为尊贵的客人来招待,不仅如此,他还以皇帝的名义,径直给贾龙授予了一个校尉的官职呢。

就这样,贾龙便顺理成章地对刘焉表示臣服了。如此情形下,刘焉自己也就能够在当下指挥起贾龙所统领的军队,由此便具备了去平定益州所需的资本条件。

在短暂地站稳了脚跟之后,刘焉便把绵竹选定为暂时的落脚点,将其当作自己的老巢来经营。与此同时,刘焉着手颁布特赦令,明确表示凡是此前在抵御黄巾军期间,有过犯错行为或者临阵逃走的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不过,这些人需返回并组建成军队,听从刘焉的指挥调遣。

刘焉使出了这么一招,结果不但极为迅速地就将人心给安抚住了,同时还成功拥有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直属力量。如此一来,他就再也不用遭受被贾龙挟持的境遇了。

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以后,紧接着,刘焉便把目光投向了汉中的张鲁家族,对其产生了别样的心思,盘算着针对张鲁家族采取某些行动了。

刘焉与张鲁之间的故事,讲起来着实有些复杂。简要而言,张鲁的祖父乃是张道陵,想当年张道陵进入蜀地后,凭借着传播天师道,在当地形成了极为强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汉中一带,其影响力居然比当地官府的还要大呢!

就这样,刘焉想着要去平定汉中,那必然得跟张鲁取得联系。再看张鲁这边呢,彼时恰好有着诸多的盘算,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刘焉给予的任命。

没过多久,在刘焉的大力支持下,张鲁开始了迅猛的行动。他凭借这股助力,快速地对汉中发起攻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一举横扫了汉中地区,并且成功地将当时不听从指令的汉中太守给彻底解决掉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张鲁刚刚将汉中成功拿下后没多久,他居然把刘焉派来的官员给杀害了,随后便凭借汉中这块地盘割据一方,自行称王称帝,开启了他的割据自立之路,这一转变实在是出人意料。

张鲁的反叛之举,着实让刘焉气愤不已。然而当下的刘焉,对此却是毫无应对之策。毕竟彼时刘焉所占据的地盘本就不算大,益州的大部分地方都还未被平定下来呢。即便刘焉心里头想着要将张鲁给灭掉,可实际上他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过,张鲁的独立倒也存在一个益处。要知道汉中位于益州北部,堪称是益州的北大门。在张鲁将汉中占据之后,他便摇身一变,成了益州面向北方的一道屏障。如此一来,益州的北大门就好似暂时被关闭起来了。此后,刘焉便无需再去顾虑东汉中央下达的命令,能够更安心地谋求自身的发展了。

因此在此之后,就不必再去顾虑北方的刘焉了,而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解决益州余下的那几个郡上面。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刘焉采取了极为酷烈的方式,强行把他自己的人手,一个个安插到益州的各个郡当中去。

这一行为无疑惹恼了众多益州本土的豪强势力,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而随后,在这些本土豪强奋起反抗之际,迎接他们的,竟赫然是刘焉举起的那把冰冷屠刀!

史书记载,彼时刘焉借着诸多借口,一下子就将十多个豪强领袖给杀害了!在这些被杀害的人当中,有来自某个县的县令,也有当地某个大家族的族长。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在益州以外的东汉天下,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莫测。先是董卓率军进入了洛阳城,随后便废掉了汉少帝。紧接着,袁绍等一帮人又举兵发起了讨伐董卓的行动,整个天下一下子陷入到动荡不安之中。

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清楚,益州与中原地区之间能产生联系的区域,大致就只有两处。其中一处便是关中地区,彼时该地区处于董卓的掌控之下。不过呢,董卓若想从关中发兵进入益州,那第一步就得先攻克张鲁所据的汉中郡。如此一来,只要张鲁还在,关中地区的势力就没法大规模地朝益州进兵。

还有一个区域是荆州方面。在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时,荆州当时的最高领导,竟被孙坚给除掉了!打这往后,荆州便陷入了一片混乱,如同散沙一般。直至后来刘表来到荆州,耗费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又将整个荆州重新掌控起来呢。

然而在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之际,就荆州这一地区而言,实际上并未全然被某一股势力所彻底统一。

这样一来,荆州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而关中也没办法径直跨越汉中地区。如此状况之下,益州这边所发生的剧情便显得越发独立了起来呢。

恰是瞧准了此情形,随后,刘焉用以镇压下面的手段,渐渐变得愈发严酷狠厉起来。而这般做法,径直致使益州当地的那些豪强势力,对刘焉的不满情绪日益加重,双方之间的矛盾也由此愈发凸显了。

就在这个当口,董卓安排其麾下的将军赵谦试着带兵去攻打益州。并且,董卓还派人去和益州当地的豪强取得联系。在董卓这般推动之下,没多久,益州犍为郡太守任岐便快速起兵了。随后,就连曾经拥护刘焉、平定黄巾军的贾龙,也被他们给策反了,跟着一同去进攻刘焉。

刘焉入主益州的过程中,有诸多战事,而这一战的重要性无疑是最为突出的。它在刘焉成功入主益州这件事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堪称是整个历程里最为关键的一战。

倘若刘焉能够打赢这关键的一战,那么他便可以将整个益州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真正实现割据一方的局面。可要是这一战打输了的话,恐怕刘焉就只剩下死路可走了。

刘焉平定益州的这一战,在史书上的记载寥寥无几。即便到了《三国志》里,关于此战也几乎没什么相关的记载留存下来,相关内容少得可怜,很难从中获取较为详尽的信息。

我们仅晓得,在作战期间,刘焉忽然派出了一支“青羌兵”。这所谓的青羌兵呢,其实是由西南少数民族所组建的军队。后来,曾有一些史学家经过考证后提出,那时刘焉为了能在这场益州内战中取胜,径直前往西南的少数民族部落,雇来了一支军队。

西南地区的青羌兵,其战斗力可谓极为强悍。就连诸葛亮后来对他们进行征讨时,都得耗费诸多心力才行。并且在相关的那场战争里面,这支青羌兵实实在在地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总而言之,在一系列的争斗过后,刘焉成功战胜了赵岐与贾龙。经此一役,他凭借自身实力将整个益州本土的豪强势力彻底征服,让这些豪强势力对其再也不敢有丝毫的违抗之意,完全被他所打服。

即便这场战争取得了胜利,刘焉想要完全掌控整个益州,恐怕依旧困难重重。毕竟那些本土豪强仅仅是被打败了而已,并非被彻底铲除干净了,所以刘焉要彻底收服益州,依旧面临不小的阻碍呢。

然而,就在刘焉取得这场战役胜利的同一时刻,历史的长河中其实还上演着另外一件事。

所提及的这件事呢,正是董卓之乱。在那段历史时期,董卓的种种行径引发了极大的混乱局面,其行为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政治局势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破坏,此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且沉重的印记。

董卓于洛阳以及关中地区行事极为残暴,使得众多百姓被逼无奈,只得外出逃亡避难。彼时整个中原大地,大部分区域都陷入战火纷飞之中。唯有益州、荆州等为数不多的地区,在当时尚可算作是相对太平的所在。

因此,差不多就在刘焉刚刚结束这场仗的那一刻,便有数量众多的外地逃难百姓,如潮水一般,极为迅速地涌进了益州境内!

当那些流民纷纷涌入此地后,刘焉立刻展开行动,对他们进行了收编。随后,刘焉从这些流民里挑出精壮的男子,将其精心整编成了一支军队。再后来,这支被编整出来的军队便有了一个名号,叫做东州兵,而且还成为了刘焉手下极为重要的核心武力。

刘焉凭借着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并且获得大量外地流民的拥护,一下子就将大半个益州掌控在手中。即便面对那些本土豪强,刘焉也丝毫不惧,那些豪强对他完全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刘焉在益州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地位。

就在这个时候,时间仅仅才来到公元192年。彼时,公元纪年的指针刚刚指向192这一年份,一切都仿佛才刚刚开启在这特定的历史节点之上呢。

彼时,曹操才刚刚完成对青州兵的收编事宜,也不过才占据了两个郡的地盘罢了。而刘备呢,正于公孙瓒麾下效力,其职位仅仅是个别部司马。再看孙坚,当时正与刘表展开激烈争斗,双方围绕着荆州之地,可谓是争得你死我活……

在三国时期,彼时诸多日后闻名的枭雄,能拥有一两个郡的地盘便已算很不错的情况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刘焉却已然占据了完整的一州之地!环顾当时的天下大局,他差不多可以说是割据势力当中最为强劲的一股了。

即便是袁绍,在这样的时刻,相较之下,也得比他差上一大截呢。哪怕把袁绍放到这个时候来考量,和他一比,袁绍也是明显要逊色许多的。总之,在此时此刻,袁绍也远远不及他的表现。

彼时的刘焉,其任何举动无疑都对天下走势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是他决意北上,那么在后续便极有可能趁着董卓遇刺的契机,一举拿下关中之地。倘若他选择向东进发,同样也能够趁着刘表尚未稳固根基之际,快速将整个荆州纳入囊中。

然而最终,恰恰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刘焉他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寿命已然耗尽。

刘焉膝下共有四个儿子,而在这四个儿子当中,排行老四的那一位,便是日后与刘备产生冲突、相互争斗的刘璋。

想当初刘焉前往蜀地之时,依照东汉的相关规定,他既然是去担任州牧一职,那就得把家属留在京城才行呢。所以呢,刘焉来到益州的时候,就只带了老三这一个儿子过来。而其余的三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刘璋,那会儿可是全都留在洛阳充当人质啦。

此后,董卓迁都长安之时,便将他们一同带到了关中地区。董卓一心想着以此来要挟刘焉,所以对这三人的看管极为严格。那时,董卓甚至在自己的老巢郿坞特意设立了一所监狱,就是为了把他们兄弟三人牢牢看押在那里。

由于儿子处在他人掌控之中,在董卓被刺杀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刘焉始终不敢率领军队向北进发,也不敢对关中地区发动进攻。

在那段时间里,刘焉可是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一心就想把自己的三个儿子给接回来。他甚至不惜编造谎言,宣称自己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就盼着儿子们能回来再看自己一眼。凭借着这样的借口,董卓这才不太情愿地放了年纪最小的刘璋,可老大和老二呢,依旧被董卓牢牢地控制着。

此后,待到董卓遇刺身亡,长安便由王允暂行接管事宜。而就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恰恰也是刘焉将他那两个儿子接回身边的最为合适的时机。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刘焉获取相关消息的时间比较迟。当他着手采取行动之际,李傕与郭汜已然发动叛乱,并且径直杀进了长安城中。如此一来,后续刘焉的这两个孩子,便再度落到了李傕、郭汜等一干人的掌控之下。

看到这样的情形后,刘焉立马迅速展开了行动。随后,他与凉州的马腾、韩遂取得联系,打算从凉州以及益州这两个不同方向,一同对关中发起进攻。并且,刘焉的两个儿子当时正在关中地区进行相关活动,还成功策反了一部分人呢。

倘若这个计划可以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刘焉不但能够成功地将自己的儿子接回来,并且还能够毫无阻碍地顺利进驻关中地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那之后没过多久,历史的长河中便上演了一场“长安观之战”。

在李傕郭汜的故事脉络当中,这场战争无疑是属于主线剧情部分的。而要是从马腾以及韩遂等人的故事走向来看的话,这场战争同样有着极为关键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情节所在。

最终,这场战争以李傕、郭汜等人的获胜落下帷幕。就在此役结束后,马腾与韩遂被打得狼狈不堪,径直被打回了凉州。并且,刘焉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皆因这场战争丢掉了性命。

当听闻儿子离世的消息,刘焉瞬间整个人就垮掉了。而恰在这个时候,刘焉所处的绵竹一带,竟燃起了一场熊熊大火,这场大火致使刘焉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他的心气也因此再度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

于是在那之后,刘焉的身体状况便急转直下,开始卧病在床且再也没能起来。紧接着,他还不幸患上了“背疮”这种病症,身体状况愈发糟糕了。

在现代,像这种背疮是极易治疗的,只要卫生条件达标,稍微使用点抗生素就行。然而在古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啦,这种背疮简直就是绝症一般的存在,那时候想治好它,可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古代之时,有不少名人皆因这种疾病离世。就像项羽的亚父范增,还有明朝的大将军徐达,他们最终也都是因为这一病症而亡故的。

在当时那个时候,刘焉恰恰患上了这个病症。

因此没过多久,他便径直因病离世了。

更为糟糕的是,刘焉离世之后,他的三儿子竟因狂症发作,不幸离世了。如此一来,刘焉膝下的四个儿子,到最后就只剩老四刘璋还活在世上,那么接下来自然便是由刘璋来接手掌管益州这片地方了。

可问题在于,刘璋不论从年龄层面来讲,还是看其资历情况,都和能震慑住手下众人的要求相差甚远。于是,在刘焉因病离世后没多久,益州便又一次出现了内乱的局面,并且还就此开启了漫长的内战历程。

这便是为何在刘备入蜀以前,中原各个地方混战不休,乱成了一锅粥,然而益州却没什么消息传出来的缘由所在。

站在后世的视角去看,要是刘焉未曾离世,凭借他自身的才干与手段,益州后续肯定不会陷入混乱局面。并且,刘焉极有可能会把益州当作稳固的根据地,朝着外面展开大规模的拓展行动。最终,他拿下关中或者荆州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倘若真的如此,说不定往后诸葛亮都无需展开北伐之举,天下便已然实现统一了。

令人惋惜的是,刘焉一死,益州此地便迅速陷入混乱局面。直至刘备入川之际,益州才再度实现团结,能够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在此之前,因刘焉离世,益州内部的乱象持续了好一阵子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