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1984年3月,一艘苏联核潜艇K-314在日本海与美国“小鹰号”航母相撞。幸运的是最终避免了核战争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两者都携带核武器(“小鹰号”航母搭载了数十枚核弹头,K-314核潜艇则搭载了两枚热核弹头鱼雷。)如果引爆,将导致灾难性的环境破坏,而且有可能将美国和苏联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
最终事件奇迹般地结束,没有人员伤亡。
1984年春天,在国际紧张局势最严重的时候:两伊战争、印度英迪拉·甘地遇刺、波兰工人与警察发生冲突等,美国“小鹰号”航母编队抵达日本海域与日本和韩国联合举行军事演习 “团队精神-84”。
密切监视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立刻派出核潜艇监视美国“小鹰号”航母打击群。
K-314核潜艇指挥官叶夫谢延科事后回忆说:“我们当时正在战斗演习中,然后,在无线电中收到了监视美军航母群动向的任务。”
舰艇立即返回太平洋舰队基地,进入“搜索、长航”作战模式,驶向日本海中部。四天后,1984年3月14日,K-314核潜艇侦测到美国航母舰队的声呐信号,并密切监视其活动。
当时苏联的K-314核潜艇正在跟踪在日本海中机动的美国水面舰艇,其中包括小鹰号航空母舰。水面舰艇,尤其是像航空母舰一样大的舰艇,似乎很容易成为核潜艇的猎物,因为它们的探测和跟踪不成问题。然而,这一次,这是一个真正的。
这个时候美国“小鹰号”航母也同样发现了苏联K-314核潜艇。美国人立刻意识到自己被追踪了,小鹰”号没有对K-314核潜艇进行驱赶,而是发起模拟攻击。并在演习中对其进行了多达15次模拟攻击,练习击沉敌舰。
这种猫鼠游戏”持续了一个星期,然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碰撞事故
此时,K-314核潜艇的船员们同样警惕地注视着整个美国舰队,包括“小鹰号”和“长滩号”巡洋舰。然而,就在关键时刻,苏联舰长上当受骗。
在夜间演习中,“小鹰号”和“长滩号”的船员交替改变船上的灯光,误导苏联核潜艇上的观察员。苏联潜艇上当了。苏联人跟踪巡洋舰,确信他们正在跟踪一艘美国航空母舰。
最后,美国人意识到他们不会就这样摆脱苏联潜艇,“小鹰号”在韩国领海“闲逛”,停止飞行和无线电通信。
K-314核潜艇留在中立水域,向海军总部发出无线电信号,“与航空母舰失去联系”,它不得不等待。
很快“小鹰号”航空母舰坐标和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群的移动速度就从指挥所传来。
叶夫谢延科舰长随即下达命令,要求K-314核潜艇升至10米的深度,来进行情况评估。K-314核潜艇离开对面的区域并在潜望镜深度浮出水面。观察受到雾的阻碍。
“22 点 10 分,我在潜望镜深度启航,准备下一次交流。我看看左右角。在左侧 90 度,我目测到整个航母战斗群。多个载灯。油轮装载船只。距离为2-3海里。叶夫谢延科说。
潜艇立即下潜,但还是没能避免碰撞。
几分钟后,“小鹰号”航空母舰的水手们感觉到一阵强烈的震动。
对K-314核潜艇来说,这是一次有力的撞击。
指挥官的第一个念头是:船体被摧毁了。但他们提高了潜望镜,其他设备一切正常。部门报告说没有水,一切都很好。
这是另一个撞击 - 在右舷。
为了确保潜艇及其船员的安全,K-314核潜艇被迫浮出水面寻求帮助。
安心撤退
反潜舰“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首先来到潜艇边上,发现螺旋桨弯曲了,随后K-314核潜艇被拖走。
与此同时,指挥官收到舰队副指挥官发来的愤怒的无线电信息:“愚蠢!你们把头盔戴在耳朵上,什么也没听到!”
当时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正准备前往日本横须贺港。K-314核潜艇的稳定器和螺旋桨在航空母舰的船体上开了一个 40 米的洞。,导致数千吨的喷气燃料泄漏到海里。在此境地下,任何一个小火星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奇迹发生了,它没有爆炸。
事故发生后,叶夫先科被解除了对潜艇的指挥,但他认为每个人都很幸运:“我们没有沉没,他们没有被烧毁。”
对于之后的情况, 前美国海军情报官卡尔舒斯特回忆说:
“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的所有船员都认为苏联潜艇下潜很深,可能被对方追赶。
他补充说,“小鹰号”航空母舰螺旋桨的声音和由此产生的海底压力使它无法发现苏联K-314核潜艇。
“小鹰”号航母,以一美元的价格,被卖给造船厂拆除
作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型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最后一型大型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虽然是该级航母的首舰,但是一直拖到2009年才彻底退出现役,并进行封存。
曾经美国建议以1美元的价格,将小鹰号“卖”给印度海军,条件是必须同时采购几十架配套的F18战机。印度人觉得价格太高。
2022年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以一美元的价格,被卖给造船厂拆除。
曾是美国军力至高象征的“小鹰”号航母,纵横印太,参与从越南到波斯湾的海战,更在与前苏联潜艇的交锋中大显身手。
然而,美国海军战列舰“小鹰”号航母的辉煌就此落幕。这艘退役的航空母舰结束了从华盛顿到德克萨斯州的2574公里航程,然后被拆解并作为废料出售。
(以上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