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省!产能超越上海浙江,仅次于广东,产能近363亿!
如今的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产业链那叫一个日益成熟,从上游的原材料与设备,到中游的设计、制造与封测,再到下游的应用,全链条覆盖,牛气哄哄!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咱中国处于全球中游水平,可在封装测试技术上,那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啦,厉害吧!而且随着汽车电子、物联网、工控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再加上产业政策和资金供给的大力支持,这集成电路行业预计会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前景一片光明。
回顾一下历史,2014 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首次突破 1000 亿块,到去年,这数字已经增长至 3514.36 亿块啦。而 2024 年上半年产量就达到 2071.1 亿块,同比大涨 28.9%,这增长速度,简直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国产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产量与进口量的比例已上升至近 80%,咱离自给自足的目标越来越近啦。
从区域分布来看,那也是很有特点。2024 年 1 - 6 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以华东地区占比最大,近乎半壁江山(49.07%),其次是西北 19.91%、华南 18.94%、华北 6.49%、西南 4.79%、华中 0.55%、东北 0.24%。有 6 个省市上半年集成电路产量超过 100 亿块呢。
这里面最抢眼的就是我们的甘肃,就像一匹突然杀出来的黑马,上半年集成电路产量达到 363.7 亿块,同比增长 36.05%,成功位列第三,超过了浙江和上海!这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呀!
甘肃为啥能取得这么牛的成绩呢?这可不是偶然哦。甘肃有龙头企业带动,链主企业华天集团已成为全球第六、国内第三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 。它重点实施的 “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 项目,预计年产能达到 18 亿只,给甘肃的芯片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其次,甘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像落户兰州新区的金川兰新电子,在高中端半导体封装材料方面颇有建树;来自天水的华洋电子,是西北地区唯一集机械冲压和化学蚀刻两种工艺为一体的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企业 。此外,甘肃还拥有微晶半导体、祥瑞鸿芯半导体、甘肃智芯电子科技、兰州四联光电科技等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
其实早在 1969 年,甘肃就被委以发展芯片产业的重任 。当时第四机械工业部在甘肃成立了永红器材厂(749 厂)和天光集成电路厂(871 厂),为甘肃半导体产业埋下了种子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永红器材厂改制为华天科技,并于 2007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天光集成电路厂则成为现在的天光半导体有限公司 。这两家企业如同甘肃芯片产业的双子座,为甘肃在芯片领域的辉煌立下汗马功劳 。
根据甘肃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 年甘肃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11863.8 亿元,同比去年增量为 742.4 亿元 。天水市在甘肃 12 个地级市中位居第四,2023 年 GDP 达 856.78 亿元,名义增长 5.95%,低于甘肃全省均值 6.68%。天水是全国布局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传统工业主要以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为主,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数控机床、中高压开关柜等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 。
近年来,以华天电子科技园为核心,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主导,甘肃带动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模具、封装材料等上下游企业不断汇聚、延伸的产业链条 。在 2022 年甘肃省发布的《甘肃省 “十四五”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天水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列为首个发展和重点布局方向,“面向高端,巩固提升集成电路产业” 被列为首个主要任务 。规划提到,要通过依托天水社棠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计制造、设备材料方面发力,立足产业基础做精做强,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 300 亿元,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翻番 。
不过呢,咱也得清醒地认识到,甘肃虽然在集成电路产量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比如,甘肃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封装环节,设计和制造环节相对薄弱,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而且集成电路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甘肃在产业发展资金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
但不管怎么说,甘肃已经在芯片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想象一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甘肃会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极,那时候,咱可就得对甘肃刮目相看啦!
高端产品牢牢地被欧美企业抓在手里,革命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