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在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布局人工智能教育战略之际,美国却上演了一出令人哭笑不得的政治喜剧。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在一场关于AI教育的峰会上,竟反复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误称为“A1”——一个美国知名牛排酱品牌的名称。本该是高屋建瓴、技术前沿的教育高峰论坛,最终沦为一场语言上的拙劣笑话。而更令人不安的,并不是这个错误本身,而是这个错误所折射出的美国教育系统的深层次问题。

一国教育部长将“AI”说成“A1”,即使只是一次口误,也早已超出正常容忍范畴。更何况,她在同一场讨论中曾正确使用“AI”一词,前后不一的表现不仅暴露出她的准备不足,更反映出其对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认知的肤浅和混乱。在现场众多技术精英和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句“我们要从学前班开始教授A1”,瞬间将一场本应严肃探讨未来教育方向的会议变成了一场舆论闹剧。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教育部长并非教育领域出身。琳达·麦克马洪的履历显示,她曾是特朗普时期的小企业管理局局长,也是世界摔跤娱乐公司(WWE)的前CEO。而她被特朗普任命为教育部长,更多是政治回报和忠诚交换的结果,而非基于任何教育背景或政策能力。如今,她的“AI=A1”口误不过是荒唐人事制度酿成的又一成果罢了。
AI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议题,而是当前各国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中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早已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的课程框架,强调数据素养、编程能力、伦理意识与科技应用的融合。而美国,作为AI技术的发源地与领头羊,却在教育政策层面呈现出惊人的脱节。当一国的教育部长连AI和A1都分不清时,如何为下一代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导地位?

美国民众对这场乌龙事件的反应也反映出一种长期以来对“精英治理”的深切怀疑。社交平台X上,有人讽刺说“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领导层”,也有人嘲笑说“以为这是《周六夜现场》剧本”。人们在苦笑中调侃,似乎已经接受了“荒诞即常态”的政治现实。这种集体麻木与嘲讽背后,其实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深刻失望,是对被政治化的教育制度的无力感。
在正常的政治生态下,这样的重大口误应该引发问责机制启动。但在当下的美国政治环境中,这一切只是媒体24小时轮播的素材之一,公众笑过便作罢,真正需要检讨和整改的问题,始终无人问津。正是这种制度性的宽纵与选人用人的短视,让本应肩负重大使命的教育部门成为政治分赃的工具。

麦克马洪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是特朗普执政团队对专业性的漠视,是对官僚制度的任意掺沙,是“忠诚大于能力”的病态标准在国家治理中的体现。从教育部长到环保局长、从卫生官员到能源部门负责人,这些年美国政府的用人逻辑早已跌破底线,而这种政治污染正在加速侵蚀着美国原本强大的体制基础。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这场闹剧曝光的同时,美国各大科技公司正斥资数十亿美元推进AI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等各大领域的应用。当硅谷巨头试图引领技术革命之时,白宫内阁却还在努力分清“AI”与“A1”的区别。这种制度割裂、行政低能、技术领先却政策迟钝的结构性矛盾,或将成为未来十年美国国家竞争力的致命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