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南麓、距离中尼边境约30公里处,隶属于西藏自治区的吉隆县的吉隆镇上,有一个我国唯一的达曼人聚居地——达曼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经是“没有国籍的人”。
达曼人的称谓源自骑兵这一职业,“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的藏语意译为“军”或“多”,“达”和“曼”合并起来为“骑兵”,达曼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骑兵的后裔”。 相传达曼人的起源与古代尼泊尔部落之一的廓尔喀人第二次入侵西藏有关,时间可追溯至18世纪末。
1791年7月,廓尔喀人以西藏地方毁约为由,发动了第二次入侵吉隆、绒辖、聂拉木等边境的战争。为了抗击外敌,清朝政府派遣福康安大将军率领由满、汉、蒙、鄂温克、鄂伦春等数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军,千里迢迢进藏讨伐廓尔喀军。
清军在收复吉隆、聂拉木、绒辖等边境失地后,长驱直入吉隆与尼泊尔交界的热索。热索一战经过军民浴血奋战,清军出奇制胜地取得了胜利。在此次战斗中,数一些将士失踪在浩瀚的密林之中,其中包括数百名廓尔喀骑兵,由于当时通信与交通不便,这些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骑兵就再也没能回到故土。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幸存下来的将士就一直游走于中国与尼泊尔、印度的边境线上,与边民混居繁衍。相传,现在的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至今已繁衍了200多年。
因为没有国籍,达曼人也就没有土地和住房,尽管他们没有大篷车,但由于身份不被认可,享受不到任何一国公民的待遇,只能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吉普赛”。 在2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东方吉普赛”们只能依靠打铁和帮人干农活艰难度日,“铁匠”一度成为达曼人的代称。旧时,“铁匠”地位低下,往往不被人接受,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即使辛勤劳动,也只能换回口粮,更谈不上接受教育。
因为人数太少,且流动性强、居住分散,达曼人对自己族群的历史缺乏记载,只保存着一些模糊记忆,但他们对艰难的生活状况的记忆却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
2003年5月26日,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个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是达曼人结束“苦难”迎接“新生”的一天。中国向这群“东方吉普赛”们张开了双臂——经中国国务院批准,饱尝辛酸的达曼人正式加入中国国籍。达曼人从此结束了长期漂泊无定、受人歧视的艰辛生活,与当地群众同享公民待遇,开始崭新的幸福生活。
2004年,当地政府投入147多万元资金,为全体村民建造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2005年达曼人全都搬进了新居。同时政府还为每家每户分配了耕地和牲畜,购置卡垫、藏式木柜等生活用品并安上自来水。更让达曼人高兴的是,村里的适龄儿童都上学读了书。此外,国家还给予达曼人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的补助。过上幸福生活的达曼人发自内心的表示:“做梦也没想到,曾经流浪的达曼人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