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今天下午于17点17分28秒整,成功点火发射升空!
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目前,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已与火箭顺利完成分离,精准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发射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四起,工作人员难掩激动之情。“大漠飞神箭,九天揽星河”的胜利口号此起彼伏。

本次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组成,老将与新秀携手并肩,踏上问天之路。由老将陈冬担任指令长,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东、陈中瑞、王杰
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发射前的紧张准备,空间站再次挂出“欢迎队友”条幅在发射之前,航天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14:50,航天员到达塔架九层平台,等待进入飞船。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踏板进入平台,进行最后的清洁和保障工作。

三位航天员依次从轨道舱进入返回舱。
同时,神舟十九号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已做好精心准备,迎接队友入驻,在中国空间站已经张贴了“欢迎队友”四个大字。值得一提的是,该横幅是此前神十五乘组费俊龙的墨宝,目前张贴该条幅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据悉,两个乘组将在空间站中一同工作约一周的时间。

神十七等待神十八队友时也曾张贴该横幅
发射前三十分钟,发射塔架的三组回转平台依次打开。

发射前十分钟,有了精确到秒级的预计点火时间:

这次发射任务中,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进行了一系列升级。
首先是伺服机构。其相当于火箭“方向盘”,可通过液压装置推动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摆动,从而在飞行过程中调整火箭的姿态。长二 F 火箭伺服机构进行了改进,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好地控制火箭飞行,对于长征二号 F 这一型需要执行半年应急值班任务的火箭具有重大意义。
另外,此次长征二号 F 火箭的数据传输带宽也得到升级,其从过去的 2 兆比特 / 秒提升至 5 兆比特 / 秒,从火箭传输到地面的数据量大幅增加,每秒大概可以回传 100 张 A4 纸扫描文档的数据量,全面提升了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能力,实现了飞行数据全程实时测量与下传。
最后,长二 F 火箭还首次搭载全国产化高清摄像头,图像覆盖范围从 3 个关键区域扩展至 8 个,包括箭体外表面、二级发动机尾舱和神舟飞船等部位,就像给火箭装上了“全景行车记录仪”,长二 F 火箭的图像传输从流畅时代正式进入了高清时代。
涡虫首上太空,神二十将开展三项科学实验神舟二十号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
据介绍,失重性骨丢失/心肌重塑是制约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问题,斑马鱼实验将以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链霉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为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微生物应用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获取的科学成果后续将定期进行发布。
飞行窗口期揭秘:为何选择17点17分发射火箭?为何发射时间如此精确?其实,从发射口令下达到正式进入轨道仅有十分钟的时间。但最佳时间的确定却经过了精密地测算和考量。
发言人介绍,窗口选择主要根据任务需要研究确定。总体上看,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窗口的确定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半年前在飞行任务规划中明确大的时间段,其次在任务前根据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选择有利于航天员安全和任务实施的具体窗口时间。
目前,载人飞船采用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案,在载人飞船发射前由空间站实施相位调整进行配合。此次任务中,选择4月24日为发射窗口,空间站的调相控制次数最少且均为升轨控制,同时也满足载人飞船在轨能源约束等条件,可以说,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发射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方案最优的发射窗口。
此外,17点17分也对航天员的作息非常友好。我们都知道空间站是围绕着地球在转,就空间站的轨道高度而言,转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每一圈1.5小时,一天24小时,正好转16圈,所以一天可以看到16次的日出日落。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仍是按照北京时间进行各种工作和活动的。
在顺利发射之后,预计航天员无需倒时差,可以在今晚获得良好的睡眠休息。
写在最后神舟二十号的成功发射,赋予这一天格外厚重的纪念意义。
4月24日,正值我国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的高光时刻。
55年前,东方红卫星就在今日的发射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冉冉升起,标志我们正式开启了航天时代。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发射神舟二十号,不仅是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传承和致敬,也象征着中国航天人在新时代继续探索宇宙的决心和信心。
曾几何时,一次发射是多年等待的盛事;而如今,我们探索宇宙的节奏,已步入每年两次的常态化发射。
我们正在太空中,用一次次发射,书写属于中国人的科技史诗与探索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