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司马睿、赵构这三位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中兴之主,分别为汉、晋、宋三大王朝续命。其中的赵构与北宋皇帝血缘关系最近,他是徽宗之子、钦宗之弟,他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属于北宋皇室无缝衔接过渡到南宋。
赵构的继位不是普通的兄终弟及,而是兄被俘虏,弟不得不继位。赵构一路走来都是凶险,却又不得不做帝王。
相比而言,刘秀和西汉皇室的血缘联系要到汉景帝时期。司马睿与西晋皇室的联系要到司马懿这,而且有传说司马睿不是司马家之人,有人甚至直接称他为牛睿。
赵构有刘秀、司马睿都没有的条件,那就是他是北宋皇帝的直近亲属,北宋皇室除了他几乎都去北国了。赵构称帝坐天下,属于顺理成章的事。
对于赵构,历史评价争议很大,有积极的评价,肯定他的应天府称帝之举,在靖康之耻发生后,在南方重新建立宋朝,本身就是一种匡复,这和刘秀很像。只不过刘秀恢复整个汉朝,赵构则是稳定了半个宋朝,确保失去北方大片国土的情况下,天下还姓“赵”。
也有消极评价的,有说他的“不抵抗”甚至“投降”导致收复北方故土的夙愿始终无法实现。这其实和司马睿很像,司马睿虽为帝王,却处处被掣肘,北伐始终难成。
客观的评价赵构,他就是宋朝的“刘秀”和“司马睿”。作为帝王,他自然希望自己控制的土地越多越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他一味的退让,不断的称臣,说明一点,金兵的强大或者凶悍,是赵构招架不了的。
历史不容粉饰,也不能感情用事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后唐、后晋、北宋都被北方游牧民族攻入都城,国灭不得恢复,这说明在当时,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就没有胜算。北宋后期的帝王虽然昏庸,但是他不知道保命吗?不知道加强北方防御吗?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败给契丹、女真,这就是武力值真实的体现。
赵构之后,赵匡胤的后裔上来也进行了北方,但是失败了,这说明什么?北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知道这个时候,金朝实力已经弱了不少,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就是打不过。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但要算的是成本因素,游牧民族没有啥产出,但人家打一仗的消耗也小,宋朝打一仗消耗的财力太大了,而且兵士和战马都不如游牧民族,想赢太难了。
司马睿想恢复北方故土,却搞不定江南士族,“王马共天下”,王在前,马在后,说明司马睿是从属的,没有王家的支持,司马家是不能在江南立足的,东晋的皇帝基本都是傀儡,也包括开国皇帝司马睿。
司马睿最后属于郁郁寡欢而死,其实就是气不过权臣王敦,窝囊死的。司马睿的庙号是中宗,意思他是中兴之主,说实话他的中兴,多多少少有点像是笑话。东晋相对于西晋就是狗尾续貂,一个不伦不类的王朝延续,司马懿如果在地下知道这个,是高兴还是无奈呢?
赵构同样搞不定江南地区的那些富庶的地主,他们不会傻到用自己的钱,来实现皇帝的梦想。再加上“搜山检海捉赵构”这样惊心动魄的经历,更让赵构害怕。恢复祖宗基业,偏安一隅的帝王,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想法需要实力支撑,口号需要实力保障,没有实力,只能被动等待更有实力的来取代。
赵构之宋不同于司马睿之晋,比司马睿要有实权,也不同于刘秀之汉,距离恢复太祖太宗的基业,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亲爹徽宗赵佶败光了一半的家业,让他恢复,本身就是强人所难。
56岁退位,说明赵构已经厌倦了地位的生活。享尽荣华富贵,是很多人终生的追求,但是皇帝也不是在享福中度过一生。赵构这样的逃跑皇帝,更是把皇帝作为了负担。靖康之变过程中,作为皇室成员中少数的“漏网之鱼”,赵构既幸运的逃脱,又不幸的被给予了恢复宋朝天下的重任。然而,积贫积弱的旧宋,又有谁能够“医治”的好呢?
历史不是要么对,要么错,而是复杂的对里有错,错里也有对。无意为赵构翻案,但是南宋能够延续那么多年,能够在面对强大的元朝军队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气节,说明南宋真的给宋朝续命了。
北宋为啥灭亡心里没有b数吗,联金灭辽[呲牙笑]
包袱太重,宋徽宗儿子里只有这一个算文武双全,可惜被金人废了。
他要有一半及刘秀,能得天道助力,也不用到处逃,早反攻回去了,人家刘秀可是气运之子,得之一半气运都不得了,问题是他给人提鞋都不配。
他能有司马睿水平,司马睿要是能集权,估计能打回黄河一带,赵构是有精兵强将还作死
赵构说我比他们强多了,我活了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