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主政时期的“罗马体制”曾风光无限,掌控着台湾政坛的核心权力。然而,伴随着陈水扁弊案的爆发,这一体制从权力巅峰跌入谷底,成为台湾政坛的负面教材。然而,如今在赖清德的操盘下,曾经的“扁朝遗老”却以不同的面貌卷土重来,再次攀上权力高峰。这不仅暴露了赖清德用人唯亲、小圈子用人的本质,更凸显了民进党政坛背后暗潮汹涌的派系博弈。
从马永成到罗文嘉,这些曾因扁案污点深重的“旧人”正被赖清德重新拉回政治核心。马永成,这位曾在陈水扁时期被赋予“直达天听”权力的亲信,如今获任台湾“政务委员”,负责“全社会防卫”相关工作;而罗文嘉,作为“双城论坛”上的“荒腔走板”代表人物,早已进入赖清德的决策圈,担任重要职位。这些人曾在“扁朝”掌控大权,如今却在赖清德手下成为“赖家军”的中流砥柱,足见赖清德对小圈子权力的依赖和政治上的短视。
赖清德此举,不仅引发在野党的强烈质疑,也让人对他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国民党民代王鸿薇一语中的:赖清德用人唯亲,圈子极其狭小,只能接收陈水扁时期的“遗老遗少”。无论是罗文嘉还是马永成,这些曾经因贪腐案黯然退场的政客,如今被重新启用,更多的是为了帮赖清德巩固权力、对抗政敌,而非真正服务台湾人民。罗文嘉在“双城论坛”期间的表现,恰恰是这种“效忠式”用人的缩影:以激烈言辞对台北市长蒋万安指点江山,为赖清德铺平政治道路。他们的存在,不仅不会让台湾政坛更健康,反而只会让赖清德政府的鹰派姿态更加明显,加剧两岸紧张关系。
更令人担忧的是,赖清德重用“扁朝遗老”不仅是用人视野狭窄的表现,更反映了他在防务、两岸等重要议题上的无能和短视。民众党民代林忆君指出,赖清德对防务事务尚不熟悉,迫于执政压力只能仰赖“扁朝团队”,显示出赖清德对台湾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相比陈水扁时期赖有李登辉稳固军方的支持,赖清德如今只能退回到“台独舒适圈”,用这些“熟面孔”维系政权,进一步暴露了其执政的无能和乏力。
不仅如此,赖清德重用这些人物,也让人对台湾的两岸关系与社会安全前景倍感担忧。马永成被赋予“社会韧性及防卫”职责,是否会将资源集中于某些意识形态化的项目?是否会推动激化两岸对立的政策?这些问题无不引发外界的警惕。民众党民代张启楷直言,若马永成的工作仅仅是为“黑熊学院”抢资源,那台湾社会只会走向更危险的深渊。赖清德如果一味依赖这些鹰派人物,不仅会让两岸关系更加紧张,更可能让台湾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陷入新的危机。
事实上,赖清德的用人逻辑早已被诟病。无论是罗文嘉、李逸洋,还是如今的马永成,赖清德反复拉拢的始终是那些曾经在“扁朝”混迹的老面孔。这些人在过去的经历中并未展现出值得信赖的能力,相反,却因贪腐、争议不断而备受批评。如今,他们却被赖清德赋予关键职位,主导两岸关系、防务事务以及社会韧性建设,显然是在拿台湾的未来为他的政治盘算买单。
更重要的是,这种“回锅肉”式的用人方式,彻底暴露了赖清德当局对权力稳固的执念。通过启用“扁朝遗老”,赖清德不仅希望强化内部团结,更试图借助这些人深厚的派系资源来对抗党内外的各种挑战。然而,这种做法的代价是巨大的。赖清德政府不仅失去了吸纳新鲜血液、开创新局面的机会,更可能因重用这些饱受争议的政客而让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
赖清德的这一用人逻辑,不仅让人对他的执政能力感到失望,更让人对台湾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他本应广纳贤才,为社会提供稳定和安全的保障。然而,他却选择依赖一个“扁朝遗老”的小圈子,强化派系利益,巩固权力根基。这种以政治利益为核心的用人方式,不仅不会让台湾社会更加稳定,反而会让内部矛盾更加激化,让两岸关系更加对立,让台湾的未来更加迷茫。
赖清德当局重用“扁朝遗老”,反映出其执政能力的贫瘠和对派系斗争的依赖。这不仅是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更是对民众信任的背叛。在这个需要团结和创新的关键时刻,赖清德却选择了向旧人求助,向权力屈服。他的执政逻辑,注定会让台湾政坛陷入更深的泥潭,而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受害者,必然是全体台湾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