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翔先生|书法上的诗人

映像书画 2024-10-11 08:22:40

在中国书法史上,清代是一个中兴的时代,主要成就在碑学。民国时期于右任是一位写碑的高手。继清代邓石如、赵之谦,然后康有为、于右任,接下来应该是孙伯翔先生。他在写碑上,体现了自己的勤奋,体现了他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追求。

孙伯翔先生是书法创作领域里的一位诗人,他不是一个学者。最近我刚刚把学者与诗人的书法区分开来。比如说林散之先生他就是属于诗人,有激情,靠天才,靠灵性来搞创作的。孙伯翔先生就是诗人,书法上的诗人,靠天性的,有天才的。

在技法与书法本体上面的东西,就是审美的问题,书法的美学问题。孙伯翔先生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他不是理论家,但非常深刻,非常形象),用一般理论描述不了的。他说,什么样的书法叫做好,就像那个大西瓜,一打开脆沙瓤,这就是好。我们好好琢磨琢磨,那种色彩、沙性、口感。我认为,孙先生如果不写碑,写帖照样很精彩。因为他的审美把握非常高。

孙先生在笔法上的创造,在字结构上的精巧所达到的审美效果我不多谈了,我想说明两点:第一点、他的作品中能看到非常有现代意识的。他不是学了古人就完全按照对古人的理解去做的,他能够紧随时代,把握时代的审美与脉搏和当代的时代特征,结合起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师级人物在晚年都是非常关注生活的人,是永远不会被生活所落下的人。比如齐白石、黄宾虹、林散之,他们的作品现在看来,很多作品表现了当代21世纪很现代的审美特点。从孙伯翔先生书法作品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与生活紧紧贴在一起的现代生命的一种表达。

第二点,是孙伯翔先生的做人。做人的问题本来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是把它加到艺术的标准中去衡量。为什么?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大同意这一点。好像说谁的作品不好,像是说这个人不好,总像是联系在一起。但是最近思考这个问题,渐渐否定了这个想法。看来,做人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是第一位的。完全同意古人把德放在艺术标准中的观点。我曾刻了一方印叫:“五十重修德”,把德摆在重要位置,像孙先生这样去学做人。假如说一件作品是不错,结果有人告诉你,作者是一个流氓,德性特坏,你不会愿意挂着了。你挂一件作者品德高尚的作品时,你会为这人的人品而高兴,甚至会成为提高自身素养的因子,所以在德方面、应该说孙先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孙伯翔

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

晚号“适叟”。

被誉为“当代北碑第一人”和“碑学巨匠”。

2024年4月16日在天津辞世,

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

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0 阅读:27

映像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