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我正在院子里悉心照料那些娇嫩的花朵。初夏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绿叶上,折射出斑驳的光影。
我,陈守平,67岁的退休教师,掬起一捧清水,轻轻浇在刚刚绽放的月季花上,看着水珠在花瓣上滚动,心里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突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我放下水壶,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快步走进屋内。拿起手机一看,是母亲的来电。
“喂,妈?”我接通电话,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守平啊,你的退休金是6000块钱吧?给你哥哥2000吧。”
我愣在原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手中的电话仿佛变得异常沉重,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加速的心跳声。
就在这时,我的妻子秋芬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看到我呆立在那里,脸色有些不自然,便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谁的电话?”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轻声对秋芬说:“是妈妈。她说……她想让我把退休金的三分之一给大哥。”
出乎我的意料,秋芬听完后,竟然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啊。”
她的回答像一记重锤,猛地击中了我的心脏。往事如潮水般涌来,童年的记忆、兄弟间的感情、家庭的责任,所有这些纷繁复杂的情感在我脑海中交织。
我该如何回应母亲的要求?这个决定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家庭关系?一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我叫陈守平,今年6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我和妻子秋芬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退休后,我每月能领到6000元的退休金,这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我的大哥陈守义比我大三岁,一直在老家务农。他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退休金,生活一直比较艰辛。尽管如此,大哥还是尽自己所能照顾着年迈的父母。
母亲的这个电话,让我回想起了许多往事。
记忆中,我们家曾经也是个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父亲是个木匠,母亲在生产队干活。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总是省吃俭用,为了我和大哥的学业操劳。
我清楚地记得,每到开学季,母亲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一些好吃的,父亲则会熬夜给我们做书包和文具盒。
大哥比我大三岁,总是很照顾我。他会把自己的旧课本整理得干干净净地传给我,还会耐心地辅导我功课。
然而,生活的转折点在我12岁那年到来。父亲突然患上了重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夜晚,全家人围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虚弱地靠在床头,母亲红着眼睛说:“家里只能供一个人继续读书了。”
大哥和我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放弃学业。最后,在父母的建议下,我们决定抓阄决定。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母亲颤抖着手撕下两张纸条,在其中一张上写下“上学”二字,另一张写下“种地”二字,然后将纸条揉成小球放在碗里。
大哥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伸手进碗里。当他拿出纸条时,并没有立即打开。他紧握着那个小纸团,目光在我们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他缓缓地说:“我抽到了‘种地’。”
说完,他站起身来,把纸团塞进口袋里,快步走出了房间。我们都愣在原地,没有人去质疑或者检查那张纸条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从那时起,我们兄弟俩的人生轨迹就此分岔。我继续学业,考上了中师,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工作稳定,生活美满。而大哥则回到了农村,开始了务农的生活。
虽然生活艰辛,但大哥从未抱怨过。他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小家,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每次我回老家,总能看到大哥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他的手掌粗糙,皮肤黝黑,但眼神依旧温和。
大哥对父母的孝敬,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亲生病住院的那几年,都是大哥在照顾。
他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守在医院。母亲常常感叹:“要不是有你大哥,我和你爸怎么熬得过来。”
我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回家。每次打电话询问父母的情况,大哥总是说:“你放心工作,家里有我呢。”
就这样,大哥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家庭,让我无需为父母操心。
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当年那个抓阄的细节。回想起来,大哥抽到纸条后的反应似乎有些异常。
他没有给任何人看那张纸条,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当时我们都沉浸在各自的情绪中,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但现在想来,大哥很可能根本没有打开那张纸条,而是主动选择了种地的命运。
这个认知让我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愧疚和感激。大哥为了我,为了这个家,默默付出了这么多。而我,却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幸运而已。
趁着秋芬和母亲在厨房忙活的空档,我对大哥说:“大哥,谢谢你。”
大哥愣了一下,有些不解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道:“谢谢你当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我。我现在才明白,你那天根本没有打开那张纸条,对吗?”
大哥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说:“傻小子,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啊。”
我紧紧握住大哥的手,哽咽道:“大哥,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真相?这些年辛苦你了。”
大哥拍了拍我的肩膀,眼中泛起泪光:“守平,我们是兄弟。你比我聪明,我知道你一定能有出息。我只是做了一个哥哥应该做的决定。”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深深的亲情和感动。回顾这段经历,我对“牺牲”和“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大哥的无私让我明白了家人之间的爱和担当。
我走到客厅,看着正在整理衣服的秋芬,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我轻声说道:“秋芬,我有些事想和你聊聊。”
秋芬放下手中的衣服,走到我身边坐下,温柔地问:“怎么了?是不是因为刚才妈妈的电话?”
我点点头,开始向她讲述我和大哥的往事。从小时候的回忆,到那个决定命运的抓阄,再到现在大哥艰辛的生活。秋芬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讲完后,我有些忐忑地看着秋芬,说:“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秋芬沉思片刻,然后握住我的手,柔声说:“守平,我们的生活是舒适的,而你哥哥为了这个家牺牲了这么多。如果我们能帮助他,那是应该的。”
我感激地看着秋芬,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我们开始讨论家庭的经济状况,权衡各种可能性。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会给予大哥经济上的帮助。
第二天,我给母亲回了电话。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有些焦急:“守平啊,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妈,我和秋芬商量过了。我们决定每月给大哥1500元。”
母亲愣了一下,然后欣慰地说:“好,好啊。你们兄弟和睦,我和你爸就放心了。”
我继续说道:“妈,这笔钱我会直接转给您。您帮我转交给大哥,就说是您和爸给他的生活补贴。”我知道大哥的自尊心很强,直接给他钱他可能不会接受。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大哥的经济支持。每个月,我都会准时把钱转给母亲。起初,大哥还推辞了几次,但在父母的坚持下,他最终接受了这份“补贴”。
几个月后,我请了假,带着秋芬回了一趟老家。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大哥在院子里劳作。他的背影比我记忆中更加佝偻了,但精神似乎比以前好了许多。
“大哥!”我喊道。
大哥直起腰,转过身来。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依旧温和。看到我们,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守平,秋芬,你们来了!”
我们围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大哥端来了自家种的西瓜。切开的西瓜红艳艳的,清甜可口。我们有说有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从那以后,我和大哥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我们经常通电话,假期时我也会带着全家回老家小住。看到大哥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次经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金钱固然重要,但亲情和感恩更是无价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
如今,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会想起大哥当年的付出。我告诉自己,要将这份责任和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
退休金的分配,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实则是一个关于亲情、责任和感恩的深刻课题。通过这次经历,我们全家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只要我们心存感恩,互帮互助,就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是退休了吗,怎么还要上课了,,,,,
你退休了还站讲台吗? 你要想给哥哥钱早给了,不用你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