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可能被封禁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用小红书替代它。
根据国外媒体的透露,TikTok计划在周日关闭美国用户的应用。随着对短视频应用TikTok“不卖就禁”的期限迫在眉睫,美国TikTok用户已经涌入了另一个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这也让小红书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应用程序。
1月13日,一共有超过5万名美国和国内用户参与了小红书上一个名为TikTok的直播聊天室。资深的国内用户带着几分困惑,就食品和青年就业等问题与美国用户交换意见。
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国内社交平台离“国际化”最近的一次。
小红书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TikTok的可能被禁,而迎来一大波外国用户,面对这泼天的富贵,小红书接得住吗?
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仅仅两天时间,小红书的新增用户数量就超过了70万,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调研机构Sensor Tower估计,在美国,小红书的下载量同比增长了200%以上,较前一周增长了194%。
这一波用户数量的激增,尤其是美国用户数量的增长,是小红书始料未及的。目前根据网上的爆料,小红书已经在紧急招聘英文工作人员,并建立中英翻译工具。
过去多年时间里,尽管也有谷歌曾在国内,但绝大多数国外的社交媒体在国内都是无法使用的。而国内的社交媒体也几乎没有太大的想法去开辟国外市场,这一次小红书面对大量的外国用户进驻,显然也没有做好准备。
为什么说小红书没有做好准备?因为小红书目前仅仅只有一个版本的应用程序,并没有将海外和国内用户分开,这在国内社交媒体中也非常少见。
小红书之所以没有分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红书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波用户的增长会是在国外,且还是在美国市场。
那么,小红书有可能复制TikTok在全球社交市场的火热吗?
从内部来看,小红书高管显然希望利用这突然涌现的热度,并将这股热度转化为小红书国际化的路线。
市场也受到了这股热潮的影响。一些与小红书有关联的上市公司股价大涨,例如杭州壹网壹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股热潮显然不会持续太久。
小红书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美国用户入驻,原因并不是小红书吸引到了他们,而是因为TikTok的可能被封禁,导致这些人涌入到了小红书上。
小红书是一款集电子商务、短视频、发帖功能于一身的中文社交媒体应用,通过让用户们分享照片、视频和文字记录生活,目前小红书估值在170亿美元左右,也被视为有潜力的国内上市热门公司。
小红书今天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3亿,在这3亿用户的内容创造下,小红书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堪比百度的搜索引擎。
3亿的用户规模数量,比起数百万的美国用户涌入,并不能够掀起很大的火花。
但这股热潮背后的能量,更值得人们关注。
TikTok的去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红书能够在这股热潮的涌动之下,走多远。
如今随着TikTok“不卖就禁”的大限之期越来越近,小红书上国外用户的增长仍然还会维系一段时间,而国外网红的入驻,能否进一步拉动小红书的用户增长,也尚未可知。
在TikTok上拥有近两万名粉丝的亚历克西斯·加曼最近也加入了小红书,加曼已经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两个帖子,她说:“到目前为止,我在小红书上的经历真的很棒,很有吸引力。”
加曼还说:“TikTok可能被禁不仅仅是关于下架一款应用程序,它还将带走我的工作、朋友和社群。就我个人而言,我与我的粉丝之间的友谊和联系也将不复存在。”
其他美国用户也在小红书上称,他们是为了TikTok的可能禁令而加入该平台。
越来越多的美国用户使用小红书,更像是他们对美国过度干预企业和隐私问题的一种反击。这些人越是不让干什么,就越要干什么,因此他们也选中了国内社交软件小红书。
这像是一种无声的反击,宣泄着他们对美国的不满。
但在这种不满之外,小红书的内容氛围又是否适合美国用户呢?在之前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甚至是未来可能不通区的情况下,最终小红书即使是成功了,可能也会是下一个“TikTok”。
对国内用户而言,有美国用户加入到小红书之中,自然是欢迎的。毕竟因为一些因素,我们很少在国内设计平台看到很多外国人分享的日常生活或感悟。
对小红书国内用户来说,这是一种新鲜感,是新奇和未知的世界。
但问题在于,这种新奇和未知能够持续多久呢?
没有人知道。
一个可能的时间期限是1月19日。这是TikTok面临“不卖就禁”禁令的最后期限,该法案要求TikTok的公司出售或关闭美国业务。
随着这一天的日期逐渐接近,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的美国用户涌入到小红书之中,寻求安慰亦或是反击美国。
但前提是,这一切没有改变。
小红书已经在努力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根据凤凰财经的报道,小红书目前正在连夜招聘英文内容审核,积极应对用户群体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从个人愿望来看,我希望小红书能够成功,迈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和国际化,这才是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应该有的样子。
但TikTok的如今的处境,是给渴望国际化的所有国内社交媒体敲下的警钟。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