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十三
编辑|苏打水
今年元旦档的竞争格外激烈。
陈思诚监制的《误杀3》上映3天,总票房破1.6亿,排片率更是超过30%,稳居首位。
“误杀”系列延续到第三部,依旧有如此强的票房号召力,超越前两部的成绩指日可待。
但是,这个档期期待值最高的电影,还得是《小小的我》。
仅仅预售票房就突破一亿,上映四天斩获超过2.1亿的票房。
但是,本该与票房旗鼓相当的口碑,却因为剧情差评不断。
而到底是什么样的剧情,让观众如此愤慨?
01剧情悬浮,落于俗套《小小的我》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易烊千玺饰)在高考后的暑假陪伴外婆陈素群(林晓杰饰)圆梦舞台,消解与母亲陈露(蒋勤勤饰)的隔阂,开始新的人生的故事。
影片中三位主演的发挥都极为惊艳,尤其是易烊千玺在影片中的发挥,演绎的脑瘫患者极为真实。
但是再优异的发挥,也拯救不了剧情的漏洞百出。
影片整体的剧情相对的平淡,情感的表达克制压抑,原本青春励志、温情治愈的风格,还能向文艺片靠拢。
但偏偏影片中多了一条突兀的爱情线——刘春和与雅雅(周雨彤饰)。
刘春和在公园认识了玩飞盘的雅雅,对她“一见钟情”,紧接着一段怼脸和颈部、肩膀的特写给到雅雅,画风瞬间变得有些不对劲。
这里还勉强可以解释为:刘春从前的朋友只有小猫雷震子、骷髅架、外婆,第一次接触到开朗的同龄女孩,很正常。
但是后面的情节真的让人大为无语,雅雅到刘春和家里,在他的房间中问人家生理问题,还拉过人家的手搭在自己胸口。
礼貌涵养在哪?边界感又在哪?
真不是观众保守,没见几次、男女有别,这段情节尴尬到让人在脚下扣穿地心。
而与这段感情线联系的几场梦境也有一种割裂感。
尤其是在雅雅拒绝刘春和离开后,他梦中破茧相拥的场面,男主的蜕变难道是依靠爱情的力量?
当然不是,所以雅雅帮他破茧的意义何在。
可以说,影片中关于雅雅的一整条线索更像是偶像剧中救赎文学的套路。
并不是说这种套路不好,只是在这部影片中,没有铺垫、没有细节,所以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观感上,可能也与周雨彤在综艺后口碑断崖下跌有关,但最终电影呈现的效果就是拉低了整部电影的质感。
不过,这条感情线只是一方面,人设的问题,才戳到了大动脉。
02人设矛盾,逻辑不通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刘春和与外婆陈素群,而建立起两人联系的关键角色,是刘春和的母亲陈露。
但是,陈露这个角色给人一种非常矛盾的感受,而这种矛盾感不来自于情感,只来自于设定。
说她将刘春和当作正常人吧,她不支持他念师范,认为刘春和的形象走不上讲台,做不了老师。
说她不将刘春和当作正常人,她又不支持刘春和读师范,像是完全不考虑他的身体、
心理状态,要他复读。
尤其是陈露看到刘春和站在刚出生的女儿身边时,冲过去将他推开。
明知道是刘春和为什么要推开?难道刘春和会伤害孩子?
这个情节的安排,与后续陈露在刘春和的病床前痛哭的情绪对照,格外令人费解。
剧情像是为了刻意制造母子之间的隔阂,给外婆的出场创造条件,但角色的设定因此变得矛盾,逻辑不通。
而这点上,最明显的当属“消失的父亲”。
这个角色虽然出现了,但被刻意淡化,在影片中的定位,像是为“生二胎”剧情合理化的工具人,在家庭中的缺位更是完全脱离现实。
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题材电影更要扎根在现实的土壤,才能拍到观众心上,引起观众的共鸣。
03结语《小小的我》两极分化的口碑,也是给同题材作品提出的疑问。
这种聚焦于边缘群体的影片,怎么拍才不是消费,才是尊重?
其实这部电影在镜头上给出了它的解题思路,就是将镜头对准主角之外,那些审视的目光。
但是,矛盾的人设、突兀的感情线,让这个问题在写了个“解”字后彻底走偏。
这部影片虽然依旧领跑票房榜首,但是评判一部电影不是只看票房,还要看口碑。
而在这样票房口碑反差的情况下,《小小的我》能不能稳稳拿下元旦档冠军,还存在悬念。
听你逼逼就是降智了
[笑着哭]可别说他不好,一说一群狗腿子就跳出来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