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叫徐开铭,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0年12月响应征兵号召,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装甲团。
那时的部队条件艰苦,冬天零下十几度,我们穿着单薄的军装在野外驻训。为了练好装甲驾驶技术,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去车场,趁着夜色摸索装甲车的构造。
1982年光荣入党,1983年被提拔为班长,1984年因表现优异被选送到装甲兵技术学校深造。
赵德山是连队的老技师,在部队干了十五年,是我的良师益友。
1986年他的妹妹赵雅芝来队里探亲,她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护士长,温柔大方,让我一见倾心。
连队政委看出了端倪,主动给我们牵线搭桥。正当我满怀期待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改变了一切。
那是1986年盛夏的一个深夜,驻地附近的化工厂突发大火。由于储存大量易燃易爆物品,情况万分危急。我和赵技师各带一个战斗小组,驾驶装甲车紧急增援。
现场浓烟滚滚,赵技师发现一个存放硝酸的仓库着火了。
他当机立断,指挥装甲车开进火场,用车载设备阻断火势。危急时刻,仓库顶部的金属架构开始坍塌。
"小徐,快撤!"赵技师一把推开我,自己却被掉落的钢梁击中。
我不顾一切冲进火海,把他拖出来时,发现他后背严重烧伤,右腿也被钢梁砸断。
恰巧赵雅芝在随后赶到的医疗队里。看到担架上昏迷的哥哥,她泪如雨下。
那一夜,我们在医院走廊上煎熬等待。
天亮时,主治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但赵技师的右腿保不住了。
接下来的日子,赵雅芝请假留下来照顾哥哥。原本萌芽的情愫,在战友情面前悄然褪去。临走前,她红着眼圈说:"谢谢你救了我哥。"
1988年,赵技师康复转业。临行前,他歉疚地说:"小徐,对不起,耽误了你的姻缘。"我笑着摇头:"赵哥,咱们是过命的交情。"
1989年,我在一次联合军演中认识了通信连的女兵李晓琳。她爽朗开朗,很快打动了我的心。我们于当年底结婚,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1991年冬,我已经是装甲连连长。
团里来了位新的副政委徐向东,让我意外的是,赵雅芝挽着他的手出现在军营。
原来,他们已经是夫妻。看到昔日的心动女孩,我内心异常平静。
1993年我转业前夕,参加了一次重要演习。演习中,我所在的装甲分队遭遇"敌军"突袭,情况危急。
关键时刻,我临危不乱,带领全连迂回包抄,成功完成任务。这次表现为我赢得了一等功。
转业欢送会上,赵雅芝作为副政委夫人来送行。
她笑着说:"徐连长,祝你前程似锦。"我也微笑回应:"谢谢徐夫人。"
人生路上,有些选择看似偶然,实则蕴含必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这些军人,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
虽然错过了一些姻缘,但收获了比爱情更宝贵的东西——战友情谊和军人荣誉。
如今,我和李晓琳已有一双儿女,生活美满。每年春节,赵技师都会来我家做客,我们举杯畅谈,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去年元旦,我参加退伍军人联谊会,又见到了赵雅芝和徐政委。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依然温婉动人。
我们相视一笑,举杯遥祝。
或许,有些缘分注定是擦肩而过,但战友情谊却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