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在位二十年以上还能保有晚节的皇帝,仅此一人而已?

俇攘 2024-08-19 21:55:07

华夏历史上,总共有422位皇帝,其中统治时间超过二十年的,不到十分之一,也就三十多位。后世学者,对于皇帝的任职存在一定的分析,一般认为二十年似乎是明君的一个坎,大部分皇帝在经过十余年励精图治之后,基本都会收获一定的成果,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多皇帝一方面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会开始各种离谱或者新奇的尝试。一般过了二十年后,皇帝就失去了以往的睿智,然后在政治上就会习惯了大权独揽,然后将天下视为私产,特别是到了晚年,因为害怕生命的短暂,往往会心生猜忌,对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产生怀疑,进而引发一场场血案。

历史上那些伟大君主晚节不保的案例层出不穷,我们以例子来进行举证。如汉文帝,少年即位,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废除肉刑,改以宫刑,重视工商业,让盐铁贸易走上正轨,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西汉王朝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但是就是这么一位仁君,到了政治生涯末期,却恢复夷三族令,将新垣平灭族,重用近臣和宦官,放弃盐铁官营与铸币权,助涨了地方豪强势力,也让各诸侯国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为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

汉武帝巫蛊之祸

再譬如一代雄主汉武帝,生涯前期,以法家治国,调动全国积极性,重用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展开了大举反击,却匈奴数千里,打出了一个大汉王朝,将华夏推到了东亚主流文明的位置。但是到了生涯后期,却开始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造成了民生凋敝,百姓生计艰难。无数酷吏为了一己之私甚至罗织罪名,汉武帝一个巫蛊之祸不仅杀害了继承人,更是连累了上千人。简单点说,若是没有重用霍光开始恢复文治,汉朝可能到汉昭帝这里就结束了。

再来说汉宣帝刘询,统治时期带领汉朝实现了中兴,派出赵充国等名将横扫匈奴,基本解决了汉朝北方的威胁。而且对内实行文治,设置西域都护,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流,在其努力之下,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达到极盛,也就是将西汉推向了顶峰。但是在其统治生涯末期,乞灵鬼神,重用宦官、外戚,奢侈享乐,诛杀功臣贤臣,拒谏饰非,开外戚宦官专权之先河,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

司马炎奢华

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统治前期灭东吴,完成国家统一,颁行占田制、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但是在这之后,晋武帝便开始懒政,追逐浮华,也就引发了西晋上流社会的斗富攀比,统治阶层中奢侈荒淫之风广泛蔓延,西晋自此由盛转衰。

而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也有三位晚节不保的雄主,其一是前秦苻坚大帝,在位初期,革除暴政,主张黎元应抚,夷狄应和;重用王猛、权翼、邓羌等汉族士人,抑制豪强,强化王权;鼓励农耕,教民以区种之法,兴修关中水利;重视教育,推行儒学,关中有宣昭盛世之称。之后更是横扫北方群雄,统一了天下十分之七的土地。可是却在统治后期,盲目自信,集全国之力南下意图灭晋,惨遭淝水之战惨败,直接造成了前秦瓦解。

其二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的文治武功,和前秦的苻坚对比,也不遑多让,其一生灭胡夏,扫平河西,收取关中,灭北燕,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及东北诸国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然后重创刘宋王朝,饮马长江。在文治上,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信道灭佛,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北魏迅速强大起来,但是在其统治生涯后期,连年征战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再加上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甚至逼死了景穆太子拓跋晃。

梁武帝礼佛

其三就是梁武帝萧衍,政治生涯前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南梁迅速发展,经济文化均发展迅速,南梁国都建康甚至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但是到了统治后期,开始崇信佛教,甚至三番两次出家,要求政府大量捐钱给寺庙,将其赎回,直接导致了佛教在南梁泛滥,国家迅速衰落,梁武帝也在侯景之乱中被活活饿死,民心尽失。

到了隋朝,号称天可汗的隋文帝杨坚,在从自家外孙手中抢夺了江山之后,开始了励精图治,先是攻灭了西梁政权,而后派遣杨广带领诸将灭了南陈,统一天下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创科举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北伐突厥造成突厥分裂,同时安抚各少数民族,在位期间,统一货币,整顿户籍,推行均田制,设置粮仓,锐意改革、励精图治、躬行节俭、政绩卓著,人丁大增,经济繁荣。但是到了晚年,杨坚也开始多疑,杀害王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虞庆则、史万岁等开国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动摇了国家根本。

而即使是千古一帝之称的唐太宗李世民,生涯早期,在通过玄武门之变谋夺江山之后,开启了贞观之治,对内励精图治,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发展。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可以说是文治武功都是上佳之选,贞观中后期,李世民逐渐走向奢靡,行幸和游猎活动逐渐频繁,并热衷于宫殿的营造,几次集合全国之力征讨高句丽无功而返,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因为从征高句丽回来患病,开始服用丹药,迷信方术,追求长生。

二圣临朝

另外唐高宗和唐玄宗也是同样的晚节难保,唐高宗时期,继承了李世民的国政,轻徭薄赋,对外大打出手,将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最大,但是晚年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疏离朝政,权力落于武后之手,给大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唐玄宗早年同样是励精图治,将唐朝推到了盛世顶峰,但是到了天宝时期,开始贪图享乐,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唐朝盛极而衰,直接造成了安史之乱。

北宋历史上明君不多,碌碌无为的宋仁宗都被推为明君,虽然其在位期间厉行改革,整顿吏治,推行教育,同时安抚百姓,对抗强敌,北宋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到了高速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北宋综合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其对外软弱,被西夏和辽国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只能花钱消灾。而且这一时期突厥的土地兼并严重,沉重的税赋压垮了无数百姓,北宋看似富庶,但是国力却不强。

朱元璋屠戮功臣

后面的明太祖朱元璋,虽然统治生涯始终如一对普通百姓很不错,也让百姓从元末乱世中恢复过来,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其统治后期,因为继承人朱标早逝,新的继承人皇太孙年龄太小,所以诛杀了很多功臣,杀伐过重,造成了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而明成祖朱棣,统治生涯虽然干了很多大事,比如声势浩大的御驾亲征北伐,比如营建紫禁城和迁都北京,再比如派郑和七下西洋,然后是集合全国力量修著永乐大典,但是从实际上,永乐大帝算是一位雄主,但是不算事明君,毕竟其文治方面,特别是对百姓这块,没什么建树。

到了清王朝,康熙帝虽然在位早期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三次亲征蒙古,打败了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了领土安全,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在康熙时期清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到了统治后期,康熙帝开始懒政,导致了吏治败坏,贪污腐败横行,同时贪图享乐,九子夺嫡引发了严重的内耗,国库消耗一空。

乾隆大兴文字狱

而有十全老人之称的乾隆皇帝,进军西藏和新疆,重视农业发展,他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而且通过人口迁移,开发了边疆地区。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开通票号等金融机构,同时高产经济作物大量流入,人口数量暴涨,“康乾盛世”步入顶峰,但是到了晚年,贪图享乐和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拒绝西方新事物的引入,使得大清王朝盛极而衰。

历史上真正能保住晚节,一生没什么污点的明君,其实真的不多,特别是统治时间超过二十年,还能一如既往的怀有初心,更是凤毛麟角,整体算下来,就是汉光武帝一人,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这位千古明君。

汉光武帝

关于汉光武帝的历史评价,伟人称其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一代大家王夫之评价其“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足以表明汉光武帝其政治生涯的完美。其从一位汉室远亲,在新朝投身绿林军,昆阳一战名镇千骨,之后孤身经略河北,运用各种政治加军事手段,数年间积累了数十万大军。

随后扫平绿林和赤眉起义,先后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重新统一中国。即位之后,光武帝整顿吏治,推行度田令,打击地方豪强,缓解土地兼并;设立台阁制,强化皇权,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安定民生,复苏经济,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倡行节俭,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

汉光武帝在位32年,政治清平,到了晚年仍看淡生死,仁德爱民,可谓是皇帝典范。

0 阅读:189
评论列表
  • 2024-10-04 18:39

    死在马背上的朱棣表示不服

  • 2024-08-27 19:00

    无可挑剔!位面之子不是白叫的[无奈吐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