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伟人是军事家,而他还是一位幽默大师,真实的他风趣豁达

观史亦鉴 2024-03-30 03:00:0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毛主席不仅是军事家,还是一位幽默大师,真实的伟人令人倍感亲切。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位卓越的领袖,一位军事家,但他也是一位语言大师,说话幽默风趣。

无论是什么难以解释的问题,他总可以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一个精准的表达,甚至晚年的时候,他在会见外宾之时,也总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化解尴尬。

那么,毛泽东的学问从何而来,他的语言艺术又是如何练就的呢?

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村当中,那个年代,贫困是社会的主旋律,但毛泽东的家庭还算过得去,不至于食不果腹,他的家里有几亩良田,也足够养活家里几口人了。

他的故乡韶山冲位于湘江的中部,这里群山环绕,山村的交通很不便利,想出去的话也只能走山路,因此这里的村民世代也只能以务农为主。

根据历史记载,到了毛泽东这一代,毛氏家族已经在韶山冲生活了近五百年,从最初的一代人开始,已经在此繁衍生息了二十余代人。

虽说家里靠着几亩良田可以让毛家不至于饿肚子,但是想要供毛泽东三兄弟读书,家里还是有困难的,而且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农村人对能否上学并不在意。

然而毛父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认识一些字,对以后的生活还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毛父也是一个认识一点字的文化人,于是他在农闲的时候,就去镇上做账房先生帮补家用。

账房先生的工资虽然不多,但工作量也不大,攒起来的钱也勉强可以够自己的三个孩子上学。事实证明,毛父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他的辛苦付出,也为日后新中国换来了一位伟大的领袖,这也彻底改变了新中国的进程,而多读书这个习惯,也成为了毛泽东日后的一个家训。

毛泽东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热爱读书,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儒林外史》、《笑林广记》这类的杂书,他通通照单全收。

不知不觉中,他的学问逐渐增多,他的说话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那时候的毛泽东已经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少年时候的他在和别人交流时,能引经据典,以理服人。甚至到了青年时期,毛泽东已经可以吟诗作对,文化积累的程度已经很高了。

有人说过,毛泽东是一位被领袖职位所耽误的诗人,这一点都不为过。

新中国诞生以后,毛泽东外出调研,一路考察一路讲学,这足以说明他经过数十年的文化积累,知识甚是渊博。

有一次,他来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教育家,孔子在山东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毛泽东在参观了孔府后,竟然对孔子如数家珍。

他在曲阜说的人物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一说就说了一路。而来到徐州以后,他又饶有兴致的和大家讲起了徐州的历史。一时间,大家都对毛主席的渊博知识感到佩服。

在他的身上充分践行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无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在老年时期,只要觅得一点空闲的时间,都可以见到他书不离手。

正是从小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使得他学富五车,这也让他可以在谈话的时候,对国内外历史文化张口就来,熟知程度丝毫不亚于本地人。

同时,毛主席还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保证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尽可能地正确。正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才可以让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打动人心。

那么,毛主席的身上,都发生过哪些与说话有关的趣事呢?

2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说话通俗易懂。

据统计,毛主席在每个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说话的方式都不同。

那么,这是怎么划分的呢?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井冈山时期,当时我党还处于刚成立,需要积蓄革命力量的时候,在这个阶段面对的都是一群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讲话上就会使用一些当地农民惯用的口吻,浅显易懂的口音,显得更加亲民。

在当地人经常使用的语言中,一个是客家话,另外一个就是江西的土话。毛泽东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他的湖南口音很重,于是就要请当地的同志进行翻译。

久而久之,为了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一点江西话,而且他学习的主要是江西农民的土话。

他常常说,共产党代表的是工农阶级,那就是群众,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说话要做到简单明了,做人不能带有架子。

对待当地的老百姓,要有耐心,把共产党的各种观念和政策,一字一句的讲清楚,让老百姓知道共产党姓什么。

在井冈山那段日子里,党中央也进行了改革,其中就有《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需要毛泽东进行批示。

这是一份向当地民众宣传共产党为民服务的主张,但是作为一份党内起草的文件,足足三十多条内容,言辞十分官方。

语言也过于深奥,以当地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大部分人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于是在收到这份政纲以后,毛主席对其中的内容做了深度的修改。

这些修改按照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官方措辞改成了口水文。例如“反对买卖婚姻,废除聘礼”,修改为“嫁娶自愿,娶老婆不要钱”;“不准虐待儿童”更改为,“不准打小孩”。

这样的修改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是不可能成为一份官方发文的,但在那个年代,这种口水文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老百姓可以看明白听得懂,才可以更好的执行。

除了要统一当地老百姓的思想,部队的思想也需要进行统一。由于在井冈山时期,是我党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国民党不断的对红军进行围剿。

而部队也刚经历了秋收起义的失败,很多士兵的立场开始动摇了,他们不知道共产党到底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

为此,毛泽东也觉察到这个问题,为了重燃战士们的信心,有一段时间,他和战士们走得很近,经常和他们进行聊天,了解他们内心所想。

当得知战士们对目前的困境感到迷茫的时候,他鼓励战士说:“虽然秋收起义受到挫折,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很正常的。”

毛泽东还说,“目前我党还处于成长阶段,小的就像是一块小石子,而国民党就像是一口大水缸,现阶段我们往水缸里扔石子起不到威胁,但总有一天石头会铺满大缸。”

他总是可以利用合适的比喻,让普通人也可以理会到其深奥的意图,正是有他这些妙语连珠的比喻,让很多战士打消了农村不及城市的念头。

这也开启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我军由于部队人数的各种关系,只能进行游击战,但即使打游击,在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下,伤亡依旧不小。

为此不少士兵就很不理解,认为打游击就是软弱的战术,还不如直接和国民党痛痛快快来一场。

其实游击战这种战术并不是我国首创,但相对于国外众多专家的系统解释,我军部队的将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压根就不懂是什么意思。

但在毛泽东这里,多么复杂的解释都能用简单的话说出来,那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尽量缴获物质,实在没有就撤离。”

正因为他的这些话语简单明了,很有说服力,所以每次都能团结军心,振奋我军士气。

那么,除了根据环境和说话对象改变语言风格,毛主席得语言幽默又表现在哪里呢?

3

毛泽东不仅能指挥打仗,说话也风趣幽默,时常能化解尴尬。

那么,在毛主席的生命中,都有哪些幽默的场景呢?

语言的最高艺术,就是智商与情商的结合,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将两者完美融合的人,他总可以利用自己机智幽默的话术,来解决尴尬的场面。

1946年,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竟然迫不及待向中共发起了进攻。

但是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战斗力也是纸老虎一般,随着共产党在战场上节节胜利,蒋介石为了可以消灭共产党的有生力量,开始计划轰炸延安,并且让胡宗南亲自执行。

收到命令,胡宗南也只能马上开始执行。但是由于当时他手上也没有太多的飞机,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指挥着为数不多的十几架飞机,对延安进行轮番轰炸。

这也导致当时党中央的驻地王家坪一带,经常被一阵浓浓的烟雾所笼罩着。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毛泽东甚至还对此开启了玩笑。

有一天,国民党的飞机又来执行轰炸任务,在投下几枚燃烧弹以后,他们就飞离了战场。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几枚燃烧弹中的一枚,不偏不倚刚好落在毛主席所居住的窑洞前。

一时之间,炸弹也爆炸开来,熊熊的烈火也在门前燃烧起来,这一幕也让警卫员们十分担忧,生怕毛主席受伤,于是就立马闯进了门。

这一开门,就看见屋子里的毛主席安然无恙,十分淡定的在看地图,当他看见神情紧张的警卫员时,开口就问道:“外面什么情况,客人走了吗?”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也直接把警卫员问住了,他们愣了一下才回答主席:“谁来了?哪位来了?”

谁知道这个时候,毛主席指着天上说:“蒋介石的飞机啊!喧宾夺主,太让人讨厌了。”

听到毛主席的话以后,警卫们哄然大笑,毛主席也露出了笑容,这也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的无影无踪。

这时候,有一名警卫从外面捡来一块掉在窑洞门口的弹片,拿给毛主席看。毛主席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说:“嗯,发财了,可以打两把菜刀了!”

这句话再次引起了哄堂大笑。

毛主席的幽默除了展现在与警卫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经常在与革命战友的聊天的时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但是他却并没有经过红军长征,为此他多次向毛主席表达自己的遗憾。

毛主席听到他这样说后,就对他说:“这有什么好遗憾的?《水浒传》里面的李逵有两把斧头就可以杀进江州城,而你李达却有三把斧头,从五四运动到全国解放,胡适、梁启超哪个有头有脸的人没挨过你的斧头!”

这句话也让李达哄然大笑,直言毛主动此言不虚,说的很有道理。

除了风趣幽默以外,毛泽东在面对一些国际大事的方面,还展现出了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语言艺术。

1949年,当时是新中国诞生之初,斯大林就邀请毛泽东前往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会面给斯大林庆祝生日的同时,也商讨一些国家大事。

在会上,毛主席幽默的说道:“这次前来贵国是需要完成一些事情,那就应该搞出一些名堂,不要清汤寡水的,要既好看又好吃。”

这句话一出来,一时间也让斯大林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他才明白说的是先前刘少奇访问苏联的时候达成的协议,意思是让斯大林应该实施了。

如此隐晦又具有幽默的话术,也让斯大林感到意外,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之下,苏联最后做出让步,正式签署并实施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从细小之处可见毛泽东的说话和谈判艺术,外界只知道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但深入了解他后,就会发现他其实还是一位语言大师。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学根基上的,让他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解决问题。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除了他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也能领会到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也许这就是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