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中国气象气球飞过美国的消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虽然我方通报是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该气象气球抵达美国上空,并表示遗憾,本来就一个突发事件对美国也没造成伤害,但美国仍然是自己加戏,甚至国务卿布林肯推迟访华(其实我方一直没有邀请他来),既然是美国一味地撒泼打滚,来不来的无所谓。
而这个事情在推特上更是被热议,特别是“红脖子们”一直攻讦拜登政府,为啥不把它打下来?完全惧怕中国…等等,一堆堆的无知话语。
那么从军事角度来说美国为啥不能把气球打下来?美国可是军事实力超强的超级大国呀。
据说是F-22战斗机升空追踪气球时的飞行轨迹。
首先说明一点,这个气球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个普通的民用高空气球,上面搭载一些民用的观测设备,主要用于气象观测,而这种气象观测气球全世界都有,美国也有许多,根本不是什么“间谍气球”也更不是爆炸性新闻。
再有就是这个气球没有动力的,但它通常要在10000米高空进行大气探测,由于气囊的体积太大,被强烈的高空气流吹到北美去的…这也说明了我方不可能在主观故意行为。如果真要对美国侦察,天上的卫星多的是!
“娘娘”要是以这样大仰角去侦察气球,飞到高度8000米发动机功率就会严重下降,因为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和湿度是不一样,如果空气稀薄还有粘滞性(湿度大)很可能会造成发动机“喘振”,大过劲儿了会导致发动机停车…所以“娘娘”要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以便让发动机有个适应过程。
既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漂浮物为什么美国人不能把它打下来?
这就涉及到战斗机飞行高度问题。据称这个气球是在33000米的高空漂浮并缓慢移动着,这个高度其实恰恰是绝大多数战斗机或者野战防空导弹的极限飞行高度。
目前世界能飞到30000米的有人驾驶飞机一个是美军的SR-71战略侦察机和苏联的米格-25截击机,问题是这俩飞机已经退役多年了,美军这次对气球的侦察用的是F-22,但问题来了!现役的战斗机实用升限在18000米左右,“娘娘”最高是在20000~22000米,但这只是不携带任何武器的情况下的测试高度,是短时间的,而它带两枚AIM–120中距拦截弹后实用升限也就18000米,高度距离气球高度很远。
图为2019年我西南方向的远程警戒雷达发现一个巨型侦察气球从藏南方向入境,我军歼-10C战斗机随即起飞拦截,在高度2万米使用霹雳-10导弹将其击落,残骸坠入我国境内。
有人说“娘娘”携带导弹也不能击落?空–空导弹使用火箭发动机,只适宜在2万米以下高度平飞跟踪和打击目标,但是打更高空目标非常困难,因为它的发动机要克服地球引力,非得越高发动机在缺氧环境下推力就越低,燃料消耗过大速度也越来越慢,没碰到气球自己个就掉下去了,所以用空-空导弹打到高度超过3万米的目标概率极低。
空–空导弹不行,那么地空导弹呢?目前来看现役的野战防空导弹包括“爱国者Ⅱ”都非常困难,也许只有苏联的S200V/萨姆-5“织女星”能做得到,它的最大射高为4万米,问题是美国没有呀…所以超过3万米的目标,就属于战区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范畴了,比如:萨德系统,而爱国者Ⅲ最大有效射高2.4万米也够不到。
虽然说“萨德”拦截弹的射高足够,但它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它得作用是拦截射程3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而弹道导弹飞行速度越快其“多普勒效应”越是明显,“萨德”雷达的侦测/锁定概率越高,但用于探测/跟踪高速目标的雷达对极慢速目标的跟踪效果却极差!因为避免宇宙杂波或者地面杂波干扰、降低火控计算机解析负担,雷达会自动过滤掉低速目标。
而气象气球这种飘来飘去物体的速度相对于来袭的导弹是极慢的,极有可能会被当成各种杂波被雷达过滤掉了。
当然,以“萨德”拦截弹的精度把气球打下来应该不是问题。
但,使用成本呢?第一枚萨德拦截弹价值4200万美元以上,去打一个不值几个钱的民用气球吗?从气球运动轨迹、速度和观察…等综合信息来看,美军应该清楚这个气球没有威胁性…仅是为了炒作,就耗费这么大笔钱打一个民用气球?你也不怕政敌说三道四?
更麻烦的是打下来的可不仅仅是气球的残骸,里面还有拦截弹的残骸。掉下来以后对地面形成伤害怎么办?我方肯定不会负责,一个不够成威胁的民用气球,你非得“作”把它打下来构成了伤害,这事儿和我没关系!所以,拦截下来以后的一切责任都要由美国人自己承担…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不打呢。
而这样两难的事儿把美国搞得狼狈不堪,帝国的脸面似乎是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