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种白菜覆膜,做对这些,白菜产量高
在高原这片神奇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种植白菜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只要掌握了覆膜技术并做好相关要点,白菜的产量能有显著提升。
先看看传统种植方式下的高原白菜。在没有覆膜的高原菜地里,白菜面临着诸多考验。例如,高原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充足的阳光能让白菜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但到了夜晚,低温侵袭,缺乏保护的白菜就容易遭受冻害。据统计,在没有覆膜的情况下,冬季高原地区白菜受冻害的比例可能高达30% - 40%,这直接导致了大量白菜植株受损,产量大打折扣。而且,高原地区的土肥流失也比较严重,雨水冲刷加上强风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不断流失,白菜生长缺乏足够的营养,使得单株白菜的平均重量较覆膜种植的低近0.5千克。
然而,当覆膜技术引入高原白菜种植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覆膜就像是给白菜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从保温的角度来说,一层质量较好的黑色聚乙烯薄膜,能够让地温在早晚提升2 - 3摄氏度。这样算下来,整个生长季内,白菜生长的有效温度时长就增加了不少。以一个生长季节为3个月的种植期为例,这多出来的有效生长时间可能会让白菜的生长周期提前5 - 7天,这对于应对早霜等灾害性天气是非常有利的。
再说保湿方面,覆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经过测试,覆膜后的菜地土壤水分蒸发量能比不覆膜降低50%以上。在高原较为干旱的环境下,这意味着每平方米的菜地每周能多保留2 - 3升的可利用土壤水分。这对于白菜根系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充足的水分能让白菜叶片更加肥大,生长更加旺盛。
在防止土肥流失上,覆膜也功不可没。覆膜后的地,雨水被限制在膜下的小范围内,不容易对土壤造成冲刷。对比未覆膜的菜地,未覆膜菜地在一场大雨后,土壤流失可能达5 - 10厘米厚的一层,而覆膜菜地基本无明显土壤流失。同时,由于根系生长环境的稳定,肥料能够更好地被根系吸收。据估算,在同样施肥量的情况下,覆膜种植的白菜吸收肥料利用率能提高15% - 20%。这就使得白菜能更有效地利用氮、磷、钾等重要养分,让叶片更加翠绿,茎干更加粗壮。
那要怎样做好覆膜种植呢?首先是薄膜的选择。对于高原地区,要选择厚度在0.008 - 0.012毫米之间的聚乙烯薄膜,这个厚度既能保证良好的柔韧性,又具有一定的抗撕裂能力。太薄的膜容易被风吹破,起不到覆盖的作用;太厚的膜则成本过高。在铺膜的时候,要注意将膜拉紧、铺平,不能有褶皱,膜的两边要用土压实。以一块1亩大小的菜地为例,一般需要两名工人花费半天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铺膜工作。
播种方面也有讲究。在覆膜后的菜地里播种白菜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1 - 2厘米为宜。太深的话,种子出土困难;太浅容易被风吹走或者被鸟儿啄食。播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0 - 40株左右,这样既能保证白菜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在有限的菜地里种下足够数量的种子。
后期管理也不能忽视。要定期检查薄膜是否有破损,一旦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可以准备一些小的修补片,用胶水或者专用的塑料修补剂进行修补。同时,要注意浇水的时机和量。虽然覆膜有保湿的作用,但在干旱时期还是要适当浇水。每次的浇水量以每株白菜根部周围土壤湿透但不积水为宜。
高原地区种植白菜覆膜种植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薄膜选择到播种,再到后期管理,白菜产量就能得到显著提升。这种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也能让更多的人们品尝到新鲜的高原白菜,感受高原土地孕育出的独特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