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大角色没有一个是绝对完美的,或多或少的都会犯一些错误。有的或许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些荆棘,有的则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晚清富可敌国的商人—胡雪岩。赚了一辈子钱的胡雪岩,面对清廷的强权还想去捞一笔,无奈只支撑了三年就倾家荡产了。
红极一时的胡雪岩可谓是红红火火,资助左宗棠收复新疆,这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一件好事,慈禧太后为此也御赐黄马褂,被后人称为红顶商人。但是身背这些荣誉的他却在62岁时饮恨而终,是什么导致胡雪岩最终的下场?胡雪岩到底走错了哪几步?
第一步昏招,做错了一件事
当时的胡雪岩可以说是晚晴商人中的极品,就好比现在的香港商人李嘉诚一样,他的买卖涉及很多行业,几乎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最关键的是做哪个行业就在哪赚钱。或者夸大点说,胡雪岩看上的项目就没有不赚钱的。不过这里要划重点了,胡雪岩在商界做错了一件事,成了别人扳倒他的导火索,那就是经营蚕丝这项买卖。中国的蚕丝从明朝时期就被欧洲的贵族们喜爱,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想垄断蚕丝贸易,然后自己可以从中赚取暴利。但是让胡雪岩知道后十分愤怒,他决不允许在自己地盘上“拉屎”抢生意,一时间失去理智,开始高价收购蚕丝。结果这一举措引来连锁反应,意大利的生丝生意来了个大丰收,胡雪岩囤积的这些蚕丝却没有了销路,国内的商人根本吃不下他多达15000包的蚕丝。最后胡雪岩无奈找到了洋行的买办,折价处理了。这次商业战争中,胡雪岩在没有掌握各路信息就贸然收购,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使自己的信誉受到影响,手底下的钱庄也有很多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宣告破产。
第二步昏招,跟错了一个人
商界自古以来就跟政界是分不开的,而胡雪岩认为政界和商界的门道是差不多的,所以他“慧眼识珠”选择了左宗棠作为自己政界的“靠山”。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胡雪岩可以说占一半的功劳,这也让他尝到了投资政界带来的好处。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就向慈禧太后表功了胡雪岩,胡雪岩自己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御赐黄马褂加被授予布政使。但是左宗棠作为一个外臣在朝中并没有太多的势力,朝中没有合适的官衔给左宗棠。左宗棠失去朝中核心的位置,胡雪岩也就跟着倒霉了。
第三步昏招,得罪了一个人
胡雪岩既然选择投资左宗棠,那他不能也没有精力去投资其他人。作为左宗棠的政治对手,李鸿章可就看胡雪岩不顺眼了。李鸿章也非常明白,如果想搞掉左宗棠,那他的“提款机”胡雪岩肯定是第一个目标。他的突破口就是前文说的胡雪岩做生丝失败的事情,他利用胡雪岩还清政府80万两白银贷款的事情,然后就开始散播胡雪岩因生丝生意出现钱荒的消息,首先让他的几家钱庄破产。与此同时,李鸿章上书慈禧太后,“实名举报”胡雪岩在为收复新疆贷款的时候,拿了洋人的回扣。
这个“吃洋人回扣”的帽子是真的么?的确,胡雪岩确实拿了洋人的回扣,他想我辛辛苦苦为朝廷办事,吃点回扣没什么吧,不能总是自己往里垫钱不赚钱吧,毕竟“在商言商”么。可谁曾想,他赚朝廷的钱手段就这么不高明,朝廷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最后自己被朝廷查办,吞下的回扣也被加倍吐出来。
最终李鸿章借助这件事对胡雪岩步步紧逼,一举搞定左宗棠的“钱袋子”,清朝第一首富也就从此急速没落。红顶商人胡雪岩涉及政界后,不仅没赚到朝廷一两银子还搭进去自己的整个家业和年仅62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