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天开学:让老师学生开心真难!

一记剑锋 2025-02-10 16:18:52

“元”指元月,即一年之始;“宵”即夜晚,“元宵”即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中国文化中,圆月象征着团圆和完美,因此正月十五历来被视为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节日人们历来认为“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

但是,有意思的是,当人们即将迎来只有一个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的时候,一些地方的老师、学生、家长却常常要皱起眉头:元宵节这一天是开学日!

无奈的老师、学生和家长

今年许多地方学校的开学时间为2月12日,即元宵佳节当天。和以往一样。

对老师而言,很无奈——按照惯例,正月十五开学,他们就得在正月十四到校报到,学校要开会安排工作,第二天的元宵节要到校迎接学生,元宵节没到就到考虑新学期的工作,一年里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被冲得七零八落。对学生而言,很无奈——这个年还没有过完整,没有和大人吃元宵,就得背上沉甸甸的书包、顶着寒风匆匆忙忙朝学校赶,至于元宵节是什么,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是个什么模样,他们不知道。对于家长来说,很无奈——不仅不能和孩子过元宵、吃元宵,而且还得忙忙碌碌给孩子打理开学所需的零零碎碎。

在这些无奈之中,让人们对春节的美好体验大打折扣,原本满心欢喜的心情也被开学的焦虑和所替代。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93.6%的中小学在元宵节前启动教学工作。这种看似高效的、惜时如金的安排背后,却让元宵节观花灯、赏社火、灯谜游戏等传统民俗活动被排斥于校园之外。据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200所学校的调研发现,72%的教师和85%的学生家庭在元宵节当天仍要处理教学事务,传统节日的完整性被完全割裂。

不在元宵节当天开学就不行吗?

事实上,老师、学生、家长的焦虑与无奈本可以没有。取决于学校放假收假的时间。那么,当那些决定放假收假时间的人,稍微替老师、学生、家长想一想,将一年里的放假时间按照节日的实际状况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调整,一切都迎刃而解。比如春节寒假,为何不考虑初一、十五的节日时间,将寒假时间推迟或者提前,让人们过一个完整的年,而非要放在元宵节收假?这合理吗?科学吗?人性吗?

那么,寒假放假时间是一成不变的吗?不。

据网上资料,武汉市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于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正式开学;北京、天津,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均在2月16日开学,义务教育阶段寒假共5周零1天;上海,中小学2月14日收假,寒假计26天;而江苏中小学竟在2月17日开学,寒假共28天。

相比那些生生把开学时间按在元宵节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做法令人欣慰和感佩。

学校放假收假时间是由人来定的,但是,一些地方的人就替人想,而一些地方的人却坐在办公室里只会拍拍脑壳做决定,刻板、僵化、机械。

让老师学生过个元宵节吧

教育本不是简单、机械的时间填充。据网上资料,浙江台州某实验中学将开学时间延后三天,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将元宵文化融入开学第一课,师生们共同制作电子灯笼、设计数学灯谜,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从假期到学期的完美过渡。从该校教学评估来看,这种人性化的安排“使新学期学生专注度提升23%,教师职业倦怠感下降18%。这印证了教育学者的论断:有温度的教育管理能激发更大的教学效能”。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真实的体验场域。元宵节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连接家族情感、培育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当孩子能完整参与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中去,传统文化不仅能得以传承而且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跟踪研究表明,完整参与传统节日的中学生,其文化认同指数比同龄人高出34个百分点。

对科学合理又人性化的假期设计的期许

在安排假日时间上,能否多一些人文关怀,多考虑一下人们感受?尤其是元宵节,合理调整开学时间,让师生们能够在元宵节与家人团聚,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恰恰是对师生的关爱。教育行政部门不妨重新审视放假时间设计,让元宵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呼吸空间。这不是简单的假期的简单调整,而是对教育规律、对老师、学生的尊重,对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期望在今后节假日安排上,主管部门能够充分重视传统节日的价值,尊重教师、学生的感受,让教育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让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在校园中绽放光彩。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1 阅读:50

一记剑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