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经过啦,标志着仲春的开始。
正所谓,“惊蛰到,春雷响,百虫复苏。”此时雨水增多、春雷乍动,把冬眠的小动物们惊醒,因此被称之为“惊蛰”。
人们的日常养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那么,惊蛰后该如何养生呢?
惊蛰多吃2白,湿气赶跑、脾胃也养好!
1、吃梨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所谓“惊蛰吃梨,疾虫远离”,说的就是梨有“离”的寓意,惊蛰是各种昆虫复苏的季节,因此,惊蛰吃梨,寓意着与虫害分离,远离疾病。
从养生角度来说,惊蛰前后乍暖还寒,气候又较为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痛音哑之症。
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其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咳嗽时,大家可炖一碗川贝雪梨汤来润肺止咳,或是炖个银耳雪梨汤,以滋阴去燥。
总的来说,在惊蛰吃梨,意头好又养生,可谓一举两得了!
2、吃茯苓
春季气候多变,潮湿与闷热共生,人体常被湿气所困,尤其是南方的朋友。
人体湿气重,身体自然就会出现反应,如常有沉重、肿胀感,还易困乏、食欲不振,大便、舌苔等也会黏腻不爽。
这时,祛湿气也被提上了日程。在这,给大家推荐一个祛湿佳品——茯苓。
茯苓,药性平和,可祛邪扶正,又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简而言之,茯苓既能利水,还不会伤身体正气,是名副其实的祛湿消肿要药。
同时,茯苓还兼具健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下降、身体乏力、大便溏稀等情况,尤其适用于心气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
想要买茯苓来煲汤的朋友,建议选白茯苓,它更适合大部分人来利湿健脾。但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常做1“回春操”,让肝气“活起来”!
惊蛰以后,虫子都开始拱土了,人也应该顺应天地的变化,让自己动起来。
总的来说,不管是人,还是虫鸟走兽都要“生发”。
肝在五行属木,与春气相应,首先就是要让肝气“活起来”。想要肝气舒达通畅,重点就是要动起来。
当然,春日阳气始生,我们不推荐剧烈地活动,最好选择节奏缓和、舒张的运动,比如——拉伸筋骨,在家也能做到。
准备姿势:站立在平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
动作要领:以双手叉腰为支撑保持平衡,腰部慢慢向后伸展,使身体呈弧形倾斜;在保持下半身不动的前提下,头部缓缓向左转,尽量往后看,直至不能再转动,返回正面;再向右做一遍,如此往复。
左右各扭5次为1组,恢复直立状态以休息腰部,5分钟后再继续,每天做3~5组。
注意:转动颈脖时,速度宜慢,动作宜柔和,切不可猛烈扭头。
扭筋动作,不仅能舒展四肢,让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活动,还能拉伸到身体核心肌群,可使经络通畅,宽胸理气,强腰健肾。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
脾胃调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篇文章真是及时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