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向世界刊布,他在沙漠中找到了消失近2000年的古楼兰城。一时间,楼兰古城名声大震,此后的岁月中,罗布泊游移之说、古楼兰文明消失、卫星拍摄的罗布湖大耳朵之谜、罗布人种族之说、神秘的小河墓地等等,成为中外科学家、探险者争论的话题。大批国内外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楼兰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孔雀河道南岸7000米处,整个遗址散布在一片诡异的雅丹地形之中。包括楼兰古城、海头古城、瓦石峡古城、“太阳墓”、小河墓地等遗址。
楼兰岁月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曾经是古丝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这样一座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4世纪后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沦于荒漠中。斯文·赫定发现它时,覆沙已经退去,漏出了真迹:街道整齐,屋宇完好,屋内陈设物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储粮的瓮,瓮内还盛着籽实。就像一场突然降临的灾难,使人们来不及搬运和逃生便被湮没了!
古城-官衙
“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也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这个建筑区东西长12.5米,南北宽约8.5米,东西两端房屋均为木结构,地面散放着的木料柱子上有精雕细刻的花纹和残留的朱漆。
此地可能是当年楼兰统治者的官衙所在地。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古城-佛塔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塔身由土坯加木料垒砌而成。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塔身的南面连接着一大片建筑物,堆积着许多木料,这些木料都经过精细加工。高僧法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其(楼兰)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当年,整个城市一定充满着浓郁的佛教色彩。
古墓葬
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为一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分两种类型:一种为竖穴墓室浅埋,木制葬具结构简单,尸体和随葬物多保存完好,年代距今约3800年左右;另一种,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木柱,由内向外,粗细有序,环圈外为环射状外展的列木,井然不乱。楼兰墓区其中一处在距古城东约5000米处,有墓葬7处,墓葬所在台基高出地面约5~6米,墓地长约432米,宽约24米,因受风沙侵蚀,台基边缘两座墓葬内的尸骨已暴露在外。比较完整的5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有双人葬和单人葬,死者均仰身直躯,头东脚西。出土的物品有铜镜残片、铁制耳环、木案、红陶罐、五铢钱等。
古城-民居
古城的西部和南部是成片的居住区遗址,其房屋建筑方法均采用中亚干旱地区常见的构筑法,屋墙由芦苇秆和红柳枝横排列成篱笆状,然后用动物皮或草制成的绳子捆绑加固。这些房屋构筑方法虽然一样,但其布局却有明显差异,西部的建筑是由一座座宅院组成的,宅院内有前厅、中堂、厢房和后宅之分,有的住宅后边还有小花园;而南部的建筑基本上是由一排紧密连接的住房组成,房屋均为单间,无花园和院落。
海头古城
海头古城遗址位于若羌县境东北部,距楼兰古城西南约50千米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古城的第二大城,海头古城墙东北和西南长约189米,东南和西北长约106米,总面积约20139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国人斯坦因等人首先发现了该城。公元4世纪30年代楼兰城废弃后,西域长史府治所即迁到此处。
米兰遗址
米兰遗址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和佛寺的墙基处,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区,也是史载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小河墓地
在一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达6、7米的巨大圆形沙丘上,顶部密布着近200根高2、3米的棱形木柱和卵圆形立木,这就是小河墓地所在地概貌。这些木柱和立木排列有序,以墓地中央一个八棱形、顶部呈尖锥状的木质立柱为中心,这个中心立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其南北为对称的立木围栅;再向外,又有一些木柱和立木。立木周围和沙丘上下有许多船形的胡杨木棺,粗略统计,总数在140座以上,绝大部分木棺已被损坏,棺盖散开或脱落,许多棺中有干尸,也有个别干尸散落棺外,暴露于地表。墓地上到处都是干裂的木板、厚毛织物碎片和各种图腾木雕。
“太阳墓”
“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于1979年冬被发现。古墓有数十座,外表奇特而壮观,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30厘米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故名“太阳墓”。经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的历史。这里出土了享誉世界、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并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生活区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和石核等。
瓦石峡古城
瓦石峡古城位于若羌县城西部80余千米外的瓦石峡乡博孜也尔村西南附近的沙丘中,它是古楼兰国的经济重镇。约2000年前,这里的手工业生产就已颇具规模,至今这里仍残留着冶炼金属和烧制器皿的土窑;炉渣堆积如山,遍地皆是陶片、砖块和玻璃碎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此发掘出了隋、唐、宋三个时期的钱币和丝织品,以及元代的汉文文书和玻璃器皿等。这些文物珍品为研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我国玻璃工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石头城堡遗址
石头城堡遗址位于若羌县城西南约40余千米处,在一座海拔约3000米的峭壁南边山顶上,只有唯一的一条长约500米左右的小道沿着山脊的自然走向通向城堡。山脊两侧的悬崖深约100米,两边有“鹰嘴石”、“一线天”等自然景观,怪石林立,犬牙交错,地势十分险峻。山顶经人工削平,四周有石块垒砌的围墙,围墙周长300米,一座城门南北与通过山脊而来的小道相接。城堡西部尚存圆形石垒垣,残高约3米,厚约2米,内有砖石结构的房址。城堡内的地上散露有大量的炼铁渣、坩埚残片,以及呈灰褐色的方砖。在地表的断面处还发现厚约2米的木炭文化层。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