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墨影云光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推崇“入土为安”,所以土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首选。
不过后来因为环境问题又开始推行火葬,并逐渐成为主流。
然而好不容易等人们现在习惯了火葬,又出现一些新型的丧葬方式。
比土葬更节约,比火葬更环保,却在刚一亮相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那么,这种方式究竟是什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部分内容存在润色。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入土为安·】——
生死轮回,古今皆然。人类对于逝者的安置,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追溯到远古时期都是土葬,这种做法最初是为了保护逝者的遗体,毕竟那个时候野兽横行。
后来慢慢地,“入土为安”的观念也扎根在了人们心中。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土葬更多的是对逝者的尊重。
人们相信,逝者只有好好安葬下地其灵魂才能安宁。这种观念影响深远,到了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不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土葬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棺木的制作需要大量木头,为了满足土葬的需求,一些丧葬店大规模砍伐森林,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还有就是土地资源,现在活人都快没地方生活了还要给去世的人挪地。
除了这些之外,传统土葬也会对土地造成污染。埋葬的遗体和棺木时间长了在地下会逐渐分解,释放出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渗入土壤,可能就会影响地下水质量,污染土壤。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就开始推行火葬。
——【·火葬的利与弊·】——
事实上,早在1956年,我国就已经有地开始推广了。
这种做法确实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但火葬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火葬有悖于传统,也是不尊重逝者。特别一些老人一听说火葬就感觉很可怕。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也成为推广火葬的一大障碍。
此外,火葬虽然在某些方面比土葬环保,但它仍然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火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且火化过程是非常长时间的,可想而知这期间有害气体得释放多少。
而且你要是采用火葬,依旧是要用到火化炉,需要耗费大量能源。
因此,即便在现代社会,仍有不少人对火葬持反对态度。
土葬、火葬都不行,那人们未来到底该怎么处理后事?
——【·新型丧葬形式·】——
其实这也不用着急,现在社会上推出了很多种新型丧葬方式,就比如“冰葬”。
说实话这种丧葬方式之前听都没听过,确实是一种新型的丧葬,这种方法就是将遗体置于零下190多度的极低温环境中冷冻起来,然后通过振动使其碎裂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可以被直接用作肥料,或者埋入土壤中自然分解。
整个过程听起来可能有些冰冷,但实际上是非常高效和干净的。
冰葬最大的特点是其环保性,整个过程中几乎不会排放有害气体,也没有其他有害的物质产出。
不过冰葬也不全都是优点,因为这过程中采用了高科技设备,它的价格往往高得离谱。
这种价格上的门槛,无疑限制了冰葬的普及。
与冰葬相比,堆肥葬显得更加“接地气”。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人体视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在堆肥葬中,遗体会被安置在定制的容器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地方。
这个盒子可能是木制的,也可能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制成的。然后工作人员就会细心地在遗体周围铺上一些稻草、枯叶等有机物。
这些材料不仅能吸收水分,还能为分解过程提供必要的碳元素,加速分解。
人民资讯-《不土葬不火葬,你愿意死后让身体化为土壤吗?》
随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遗体中的有机物质会逐步分解。整个过程没有刺鼻的气味,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基本上等几个月或者一年,原本的遗体就会完全转化为了富含养分的土壤。
相比传统的葬礼,堆肥葬很环保,曾经就有殡仪馆宣称选择堆肥葬,每人可以减少近一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它还能大大节省费用,没有昂贵的棺木,没有墓地需要购买,自然也就不用支付墓地维护费用。
不过无论是冰葬还是堆肥葬,在推广过程中都面临着传统观念的阻力。
因为自古至今,我们对遗体的处理方式都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突然改变数千年来的习俗,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不适和抵触。
特别是对于年长一代来说,这些新兴的方式可能显得过于“另类”,甚至有些不敬。
因此,在探讨和推广新型丧葬方式时,我们必须格外注重人文关怀。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对生命的敬意和延续始终应该是我们考虑的核心。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未必不会看到更多的创新环保丧葬方式。
无论是将遗体转化为珊瑚礁保护海洋生态,还是将骨灰制成纪念品永久保存,这些方式都在试图为生命赋予新的意义。
最终,每个人对于身后事的选择都应该得到尊重。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重要的是这种选择能够同时满足生者和逝者,并尽可能地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