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战败的消息让全世界人都十分震惊。因为在许多国家的眼中,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只是弱于那些老牌的西方列强罢了,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败给日本。
一时间,许多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也被甲午海战中的炮响惊醒了。列强们看着羸弱不堪的中国,都想要来到这里再分上一杯羹。
面对着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中国,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始上书主张变法,就这样著名的“戊戌变法”开始了。
可是这一变法却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失败了,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我们再来看一看当时的环境和戊戌变法的内容之后,也就可以明白了。
变法以自强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响,让一小部分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因为英国的威胁和清朝的软弱被发配到了新疆。
而当时的林则徐就曾经有过想要变法自强的想法,可是因为自己被发配所以没有办法实现这件事,于是就将自己的心血《四洲志》拜托给了魏源,魏源则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著写了一本划时代意义的名作《海国图志》。
可不要小看这本书,里面的进步思想和对世界局势的看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可是就是这么一本名作在中国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用处,反而在阴差阳错之下给日本带来了近代思想的启蒙。
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在清政府的愚昧思想中认为,中国会输给英国这些列强,只是因为军舰和大炮不够厉害而已,并不是因为制度上的问题。
于是清政府只注重自己在枪炮和军舰上的发展,而没有想过进行制度上的变革和思想上的解放。
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却因为《海国图志》和西方人带来的文化冲击的影响,开始在思想和制度上进行解放和变革。
也就是说,日本和当时的清政府走上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依靠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和军事。
此时的清政府却有着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马匹拉火车”、只允许八旗贵族子弟前去参加新式军队的训练,武器库里堆满了先进的枪炮却不想让汉人军队使用。
慈禧太后更是为了过生日,而擅自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导致很多新式军舰没钱购买,这也间接的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
正是因为有着日本这个比较典型的“参照物”,所以有很多的进步人士,意识到必须要学习日本,通过变法以自强。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内容,十分的具有针对性,对于当时的很多弊端都有着很好的应对和解决办法。可是这些人都忽略了几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主导的变法其中主要的几个内容看似很好,实行起来却非常的困难。戊戌变法其中最核心的几条分别是:“裁撤冗官,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
我们先分别看一下维新派是怎么做的,首先就是裁撤冗官上,什么是冗官,在维新派的眼中,只要是不支持变法和改革的官员,无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都是冗官,应该被裁撤掉。
可是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很多有威望有势力的大臣,遭到了维新派的攻击,换句话说,那就是维新派直接挑战当权者的地位以及利益。
这就先是触犯了一个变法的大忌,那就是他们不懂的获得当权者的支持,虽然要裁撤冗官,但是维新派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支持他们的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被慈溪拿捏的傀儡罢了。
这些人靠着慈溪的撑腰,根本就对裁撤冗官这一“政策”完全置之不理。第二个核心的政策那就是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新派依然没有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盲目的推行这一政策。
要知道,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下,许多的大地主和官僚们掌握着地方上的绝大多数利益,他们依然被封建思想束缚,只把自己手中的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很多官员就没有想过要开办工厂。
很多的百姓都被地主和官僚束缚在这片土地上,资本主义缺少大量的人力来发展,也缺少资金上的支持,所以这项政策也基本就是一张废纸。
开办新式学堂这个固然很好,其中比较著名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就是在戊戌变法的这一政策中诞生的,可是他们也往往都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他们读书是为了科举,为了能够当官,而京师大学堂这种新式教育不考科举中的内容,但是想要升官却还是要依赖科举,所以很多的读书人也不会愿意接受无法让自己飞黄腾达的新式教育。
虽然京师大学堂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在仅仅持续了103天的戊戌变法之中,这一点积极作用,也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再者就是清政府从洋务运动就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了,还是那个问题,那就是清政府十分不愿意让非八旗的人参加新式军队的训练。
当时的清政府,基本上只允许满汉蒙八旗中的人前去参加训练,并且是以满洲八旗为主的,可是当时的八旗们都是什么样子呢?自从清军入关之后,八旗就整天开始碌碌无为,以美食佳肴为乐,沉浸在酒色之中。
一圈整天提笼架鸟,吸食“福寿膏”的人,怎么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新式军队呢?正因如此造就了后面八国联军侵华时候的一个“奇观”。
那就是八国联军在占领天津之后,在天津的军火库中找到了足以武装三万多人的先进的新式枪炮,可是抵抗他们的汉军绿营,却拿的是鸟枪和大刀长矛。
所以戊戌变法仅仅只看这几条比较核心的内容中,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维新派们既不注重争取当权者的支持,还想要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扳倒统治阶级,这也显得不切实际。
尽管维新派的有识之士们为国为民奉献了许多的心血,可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仍然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这些政策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还有就是因为,许多的地方官员在清朝开启“团练”之后,在地方上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一个傀儡皇帝下发的政策,根本就不会得到这些人的理睬,也就更谈不上实行了。
戊戌变法的内容看起来很好,但是一旦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那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信源:
《浅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中国知网---作者:刘帅
《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中国知网---作者:岳贤勇
清政府简直就是3岁小孩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