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刘肇:9岁登基,这个不起眼的小皇帝,是真正的政治天才

简介者 2025-03-15 13:54:10

【前言】

十四岁的小家伙,怎么在危机四伏的皇宫里一步步爬上来,最后靠着他的机灵脑袋,不光坐上了高位,还赢得了大堆人的支持和喜欢。要说在政治上,刘肇的表现,那真是聪明得没法比,简直就是天才里头的佼佼者。

搞清楚自己要往哪儿走后,他靠着手底下大臣的帮忙,先是摆平了窦氏兄弟。接着,他没选择杀掉窦太后,因为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就直接把她给囚禁了。之后,他更是一鼓作气,把窦家那些剩下的党羽都给清理了个干净,确保没有后顾之忧。

【回收权力】

哭着喊着,一辈子勤勤恳恳的汉章帝刘炟走完了他那精彩又坎坷的一生。不过啊,他给小儿子刘肇留下的却是一堆烂摊子。十岁的刘肇,小小年纪就得挑起大梁。后宫里的太后和她背后的家族,眼睛可都盯着那皇位呢。

外面的大臣们心里都揣着篡夺皇位的念头。十岁的孩子,本该过着没烦恼、自由自在的日子,但生在皇家里,很多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窦太后并非刘肇的亲妈,他的亲妈早被窦太后视为眼中钉给除掉了。

汉章帝去世后,小刘肇失去了他最敬爱的父亲,皇宫里再没了他的亲人。朝堂上,没了汉章帝的震慑,局势变得非常危险,就像前后都被猛兽包围了一样。还好,有些人还是站在小刘肇这边的,这才没让这大片江山落到窦家手里。

说到底,一个十岁的孩子还嫩着呢,哪能把国家大事都扔给他管。窦太后呢,她有娘家撑腰,心里肯定有点想法。毕竟,能当上皇后的女人,哪个背后没有个大家族支持呢。

窦太后刚掌权不久,她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她哥哥仗着妹妹的地位,竟敢伪造圣旨,代替刘肇发号施令,一跃成为朝廷里最有势力的人,谁都不敢惹他。

窦太后不仅在朝廷里说了算,在军队里也是一把手。她把亲弟弟提拔为中郎将,让他管着军队,目的就是想把军权都抓在手里,好跟姐姐和哥哥在里面和外面相互配合,把大权牢牢攥住。

为了盯着小皇帝的一举一动,刘肇身边被安插了好几个窦家的人,整天盯着他,一点空档都不留。这样做也挺巧妙,让人抓不到啥把柄,所以窦家的人还算有所顾忌,没敢做得太过分。

古代皇上为啥爱叫自己寡人呢?其实是因为,他们登基那会儿,老爸大多都已经过世了,老妈能熬到他们登基的也是少之又少。就拿刘肇来说吧,他也特别喜欢自称寡人。

窦家正牌亲戚挺克制,想着慢慢来,但窦家里头还是有人沉不住气,梦想着能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那样威风。可眼下匈奴都在塞外老实待着,养精蓄锐呢,也没来找大汉的麻烦。

窦家的亲戚得了势后,居然没事找事,一门心思想着要青史留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他们纠集大军,不远千里去攻打匈奴。这位朝廷大臣也是为了达成心愿,跑到军队里亲自带兵打匈奴。

他大放厥词,说要干出一番能和卫青相提并论的事业,但说实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窦宪都远远比不上卫青将军和霍去病将军。他这个想法一提出来,立马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不过,那时候窦家在朝廷里已经手握大权,小皇帝也只不过是个摆设。

谁也没法插手朝廷里的大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乱来。这场仗打下来,不仅辛苦还落不到好处,还得让好多士兵客死他乡。尽管大臣们都不赞同,但仗还是打响了。结果呢,虽然是打赢了,可匈奴没被彻底消灭,还给国家添了好大一个累赘。

窦家掌权后,要是他们能安分点,多赢得百姓的心,再得到朝廷大臣们的支持,皇位可能就坐稳了。但问题是,窦家人都不是好惹的,其中有个叫窦景的。

他有个挺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爱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欺负人,还特想当那种横行的土匪。就在京城这眼皮子底下,大白天的也敢抢劫。因为他有权有势,没人敢管他。不管是贫穷百姓还是有点小钱的人,他都一概不放过,身上有钱没钱都得遭殃。

他还爱欺负男女老少,走在街上,看到年轻姑娘或者妇女就上去骚扰。从那以后,一提窦景的名字,人们就吓得要命。他身居高位,但行为不检点,胡作非为,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窦太后能坐上皇位,那肯定是后宫里的一把好手,她爱清理那些跟她不对付的人,后宫里斗得那叫一个乱。窦皇后,那也是个厉害角色,心黑手辣。汉章帝在位时,她就爱除掉那些长得比她美、受宠超过她的妃子。

做了刘肇的监护人后,她不光在后宫手段强硬,这股狠劲儿还逐渐蔓延到了整个朝廷。身为后宫的一把手,她清除异己那是相当有一套,谁在朝堂上跟她唱反调、不对付,一律会被她打压、发配边疆或者直接扔进大牢里。

就算一开始的局势糟糕得像地狱一样,刘肇也没选择放弃。他处处避让,等着最好的时机反击。在外界的重压下,他成长得飞快,逐渐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君主。到了公元前92年,刘肇终于逮到了机会,一举击败了窦氏兄弟,并把他们处死了。从那以后,他开始真正掌控了朝廷大权。

他拉拢朝廷里的大官们,先是迅速动手,把掌握军权和政权的窦氏两兄弟给端了。接着,窦家的那些亲戚一个不落,都被他剥夺了权力,关了起来,等着他来处理。最后,他把那三个人流放到国外,还派自己的心腹去逼他们自杀,就是不想留下任何对他不利的流言蜚语。

朝里的大官们一个个都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刘肇被盯着的时候,好多忠心耿耿、不肯向坏人低头的大臣们,一次次上书为他说话。就这样,刘肇才能顺利拿到大权,他动作快得就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把权力抢回来了。

从那以后,东汉逐渐步入正轨。刘肇动手整治朝廷,着手构建自己的权势。就这样,刘肇开启了他那既灿烂又匆匆的一生。

【在位亲政十多年,励精图治】

刘肇十岁那年就当上了皇帝,可一直到十四岁,大权都没落到他手里。直到窦家势力垮了,他才真正开始自己管事儿。他着手整顿朝廷,对国内事务特别上心,勤勤恳恳地处理朝政。要知道,窦家掌权那会儿,国家真是乱得一团糟,到处都是问题。

刘肇上台后,经常忙到半夜批改奏折,然后一大早又赶去上朝,这样连续两三天都忙得团团转。他掌权时,对百姓特别好,总想着怎么减轻大家的负担,所以多次减少了税收。老百姓的事,他一直放在心上。

后来,国内遇上大旱灾,刘肇心疼老百姓,就宣布不用交税了,帮大家挺过这个难关。在刘肇管理国家的时候,东汉的实力达到了最强,人口涨到了五千多万,能耕种的土地也有七百多万公顷那么多。

北匈奴打过来那会儿,刘肇一听,立马就动手调兵,派了中郎将任尚带着大军去迎战。任尚那叫一个厉害,一下子就把武陵郡的蛮夷和南匈奴单于的联军给打败了,把西域那五十个国家都给收复回来了。不仅如此,后来西鲜卑族也服了他们。

这次战斗,在皇帝和大臣们的齐心努力下,成功地把北匈奴给摆平了。东汉王朝也因此走到了它的最辉煌时刻,但这也埋下了后来由盛转衰的种子。到了公元106年,东汉的国力达到了顶峰,后人给那会儿起了个名儿,叫“永远之隆”。

【结语】

没多久,刘肇就因为政务繁忙,忽略了身体,结果累垮了,年纪轻轻就因病走了,连三十岁都不到,真是遗憾。要是刘肇能再多活几十年,说不定就能阻止后来那些悲剧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