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提出了“2025年实现70%芯片自给率”的宏伟计划。中芯国际作为这一计划的执行者,投入了巨额的1700亿元,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建立4座晶圆厂。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上的自给能力。然而,这一路并不平坦。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芯国际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0.6%和78.4%。这一下滑不仅是因为消费电子行业的低迷,还因为持续的资本开支和新晶圆厂带来的设备折旧费用。这些挑战,都是我们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华为麒麟9000S的代工厂争议中,外媒的猜测和分析充满了偏见。他们认为中芯国际不是麒麟9000S的代工厂,基于的是华为Mate60 Pro在8月29日上市之前的芯片采购情况。他们推测,如果中芯国际是代工厂,那么其财报应当反映出超额的营收和利润。然而,外媒往往有着各自的目的,他们的分析并不总是客观公正的。过去,像彭博社这样的媒体机构也曾发表过关于华为麒麟芯片代工的猜测,但这些猜测往往缺乏确凿的证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不受外界干扰。面对全球科技战场上愈发严峻的挑战,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道路布满荆棘。随着人工智能(AI)芯片和半导体核心设备的限制日益加剧,我们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外部压力,虽然暂时阻碍了我们的步伐,却也激发了国内科技界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如历史上无数次那样,逆境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突破现有的技术封锁,更是要在AI芯片和高端制程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铸就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代。
对于这一目标,公众的关注和讨论热度日益升温。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持续的投资研发和政策支持,我们终将实现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变。社交媒体和技术论坛上,无数网友热烈讨论着每一次国产芯片的突破,每一项自主研发成果的公布都被视作国家实力的象征。这种浓厚的科技自信,正是我们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压力,持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从政府到企业,从科研人员到普通公民,每个人都在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发,我们就有信心赢得这场半导体战争,实现科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管那里生产就有得用,性能有得比,你们去猜吧[点赞]
接着猜
小样,就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