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乾元寺建于五代时期,坐落于七子山顶,印象中佛寺都愿意建在山上,佛教圣地更是如此。
中国有佛教四大名山,从明朝起就有所谓“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的说法。然而这四大名山无一例外都是菩萨的道场,依次对应的是: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王四位菩萨。在佛教中除了佛祖之外,其它佛却好像未曾有这样的待遇。
佛祖自然是可敬的,不过“菩萨”们却好像人气更高。原因嘛,还要从菩萨的名字说起。
菩萨是个音译词,梵语全称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Bodhi就是通常说的“菩提”,是觉、智、道之意;sattva音译为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也就是说,菩萨们是与众生联系在一起的。
菩萨在佛门之中还是一种身份,也被称作“法王子”,可以理解为待转正的佛。比如文殊和普贤就是佛祖最得力的助手,与佛祖一起组成“华严三圣”组合。
为什么现实中菩萨的人气似乎更高呢?主要原因是在中国人的信仰里神佛都必须要为我所用才行,而“众生、有情”的菩萨们显然更接地气,而且有明确职能分工——文殊给活人赐智慧,观音救苦难,普贤赐官运保晋升,地藏王则负责给逝者提供超度服务。这样的菩萨天团对客群锁定相当精确,而且抓住了主流粉丝。
菩萨既然是“法王子”,还有机会转正成佛吗? 看起来有点难度。原因是职能性强,名气太大会带来两个负面影响:一是被大众界定了,菩萨本身职能的代言者,身份转换反而会困难;二是过强的业务能力会掩盖综合发展,比如已经成功晋升的“弥勒佛”,人们几乎对其业务方向没有什么印象。
有一部1994年拍国产优秀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反映的就很真实,副职转正看似一步之遥,实则难如渡劫。呼声越高,基础越好,反而未必能晋升。
然而菩萨想转正也并非完全无望,个人认为会决定于三个条件,最不济也要具备其中两项才行:一,同职能涌现了业务能力更强的竞争者,现任菩萨获得名义晋升,挂闲职;二,有某佛因社会变迁而人气转衰了,菩萨递补上位;三,民间有人带头起议,引起广大“客户”广泛赞同,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黄袍加身。 前两者算是内部升迁,后者那就属于“上帝”决定了。
当然了,我们不能说菩萨的“法王子”身份一开始就是个套路,那无疑是对佛祖不敬。毕竟当初佛祖也未必能料到,自己所创宗教的未来会在满是套路的东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