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红光激光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光动力疗法(PDT)利用光化学反应,已成为治疗痤疮和肿瘤等疾病的精确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PDT通过特定波长(如630nm和675nm)的激光照射激活光敏剂,光敏剂与氧气相互作用,选择性地破坏病变组织,实现了微创或无创的肿瘤治疗。本文介绍了MF系列激光器,这是一种光纤可插拔的巴条耦合激光器,红光波长范围为630nm至690nm,输出功率范围为0.5W至19W,MF系列配合NA0.22,400μm插拔光纤使用,具有良好的长期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它具有稳定的波长、高输出功率、紧凑设计和高集成度等特性,并有智能温控和自动保护机制,确保了在医疗应用的稳定性。MF系列非常适合光动力治疗,提供了更高的治疗精度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1. 引言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通过精准靶向和微创特性,广泛应用于痤疮、肿瘤、静脉畸形和口腔疾病治疗。在PDT中,6XXnm红光波长的激光对胶原纤维和黑色素有更高亲和力,且与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较小,因此对活细胞和组织中的多个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在光动力理疗中,6XXnm波长基于其光谱吸收特性,直接作用于胶原成分,将热量直接传递到胶原纤维,而不干扰其他色素。随后,热量扩散到周围区域,促进胶原的即时收缩和变性,同时激活纤维细胞产生新的胶原,促进皮肤修复和再生。相比手术技术,675nm激光治疗优势明显。其治疗过程无痛且无需麻醉,大大减轻患者不适;操作简便,疗程短,无副作用。尽管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低,但能有效作用于血管壁的胶原纤维,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外观。此外,该波长红光对皮肤产生选择性热损伤,平均穿透深度超过1mm,直达真皮层。这些特性使得能量输送可控,便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体外成纤维细胞研究表明,660nm波长可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632.8nm波长能激活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而665nm和675nm波长的光则能更快地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不同波长光在光动力理疗中的作用机制。2. 试验与设计本文介绍了一种专为医疗领域应用设计的传导冷却、基于半导体巴条的光纤耦合,插拔光纤激光器——MF2系列。它具有高亮度、高功率、小体积和紧凑结构的特点,集成了多种针对医疗应用的附加功能,包括引导激光、光电探测器、传感器以及热敏电阻等功能,确保用户安全和治疗参数的有效控制。与传统激光器相比,这种条形光纤耦合激光器在6XXnm波长下具有显著优势,能在有限体积内实现高功率输出。其传导冷却设计提升了便携性,便于安装和更换;可插拔的光纤输出还可以扩展为手持操作,为医生提供便利。此外,光纤输出前端设有可清洁的保护窗(防爆罩),防止光纤尖端烧毁导致的激光故障,延长激光器使用寿命。MF2系列工作波长为630nm、675nm和690nm,采用400μm/440μm 0.22NA光纤,最大功率可达19W输出,NA为0.17。该激光器重量仅为165g,尺寸为100.95mm × 31mm × 29mm(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设计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领域,如6XX、8XX、9XX和1060nm以及1470/1540和其他1XXXnm波长,功率输出范围0.5W到70W。根据用户需求,可选配附加功能,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泵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