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大明朝终于安定下来,北方的鞑靼已经被赶到了远处,国内的形势也一片大好,朱元璋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这天,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完国事,突然心血来潮,打算带着大臣们出门“团建”。
于是朱元璋就带着诸位大臣们出城了,他们去了哪里?又干了些什么?
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带着朋友们爬山,准确地来说,他是喜欢登高望远。但是他又不喜欢一个人爬山的那种感觉,因此他每次爬山都要带上自己的兄弟们。
当初朱元璋打南京的时候,花了好多天都没有打下来,全军将士都很疲惫了,于是朱元璋暂时停止了进攻。
当朱元璋回到大营之后,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太平府的信,他马上便反应过来这是妻子送来的信件。
当时的马皇后正在太平府一个商人家里养胎,这是他们二人结婚两年来的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可不能让这个得来不易的孩子没了。
于是朱元璋找到了自己在太平府的好友陈迪,将妻子留在了他那里,然后自己带兵离开了。算一算日子,已经过去了有十个月,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也该出生了。
朱元璋还没有打开信,但是仿佛已经预感到了新的内容是什么。
朱元璋除了兴奋,还有一丝担心,万一媳妇和儿子有一个出了意外,朱元璋都接受不了,他一时间居然不敢打开那封信。
于是他找来自己的好兄弟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让他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刻。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撕开,几个大男人挤在一起,安安稳稳地看完这封信。
其中当然是朱元璋最紧张,当他看到“母子平安”四个字的时候,眼泪都要下来了。为了不在兄弟们面前丢脸,他还是强行忍了回去。
此时的朱元璋心情激动,恨不得马上去杀几个元兵泄泄火,但是这件事可有点难办。
此时的朱元璋全身都充满了力气,睡觉肯定是睡不着了,索性把兄弟几个叫上,登上了附近的一个山头。
朱元璋站在山头上,全身舒爽,他就喜欢这个感觉。
此时的心情无以言表,朱元璋用随身携带的刀在山顶的石头上刻了几个字。
虽然这几个字歪歪扭扭,但是也勉强能看清,朱元璋写的是“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意思就是说,只要登上了这座山,就不愁没有儿子。
要不说人家朱元璋能当皇帝呢,连生儿子这种事也要兼济天下,像这样心怀天下的人,肯定是当皇帝的命。
回到现在,朱元璋再一次带着众人来这里爬山,这一次跟着朱元璋爬山的人变多了,但是上山的速度却慢了下来。
众人走走停停,花了小半天的时间才爬上去,而且还累得气喘吁吁。
当初他们几个人在这里往上走的时候,可没有这么费力。
众人来到山顶,朱元璋一眼便看到了当初自己留下的字迹。过了这么多年,哪怕是块大石头,也能明显看出来是历经了岁
月的石头。
石头上的字迹虽然还能看清,但是有些地方也已经模糊了。
很快,大臣们也发现了石头上的字迹,朱元璋便像讲故事一样又把当年的事讲了一遍。
大臣纷纷感慨,皇上当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朱元璋没有搭理他们,他看着远处的南京城,现在应该叫应天府了,想起这些年来的事,心中似有千言万语。
但是到了嘴里却只有一句话:“老子天下第一!”朱元璋站在山上,把这句话大声喊了出去。
喊出来之后,朱元璋的心情好了很多,他转头来问百官:“众位爱卿,朕刚才说了一个上联,你们谁能给咱对个下联出来?”
朱元璋的这句话,在一般的莽夫心中,只不过是一句抒发感情的狂妄之言,但是在这些儒生眼中,含义可就复杂多了。
因为“老子”既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春秋时期那位道家的祖师,说他天下第一确实没错,毕竟儒家的祖师孔子都曾经拜老子为师。
如今这句“老子”又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这就又有了一层含义,事关治国大略,人们可不敢马虎。
当初汉文帝以“黄老之学”为核心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最终开创了“文景之治”,后代百姓都称汉文帝为千古第一贤君。
群臣心里就在想:朱元璋的这句话,是不是在说世间最强的治国之道是“黄老之学”?难道皇上要效仿汉文帝?也要无为而治?
正在百官冥思苦想之际,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他说他已经对出了下联。
朱元璋让他说来听听,结果这人来了一句“孙子举世无双”。
朱元璋的脸色一下子就难看了起来,百官本想夸赞一下这个下联,可是一看朱元璋变了脸色,赶紧把嘴闭上了。
根据这些儒生们的理解,这个上联可称为“文治”,这个下联则可以被称为“武功”。
“孙子”指的是孙武,他是吴国的一位大将军,伍子胥将他推荐给了吴王,并且重用了他。在他的指挥下,吴国大破越国,越王勾践就这么被生擒了。
孙武曾留下一本《孙武兵法》,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书,哪个国家能得到这本兵法,哪个国家就能成为霸主国。
孙武在兵家中的地位确实可以与老子比肩,因此以“孙子”对“老子”是没问题的,而后面的“天下第一”对“举世无双”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如果这是朋友之间在进行对对子游戏的话,这么对确实没有问题,但关键现在是君臣之间在对对子,怎么能跟皇帝说“孙子”这种词呢?
朱元璋在山上喊一句“老子天下第一”,明显就是在抒发自己的情绪,如今这个官员又给他来了一个“孙子”,这不是给朱元璋添堵吗?
果不其然,朱元璋听到“孙子”二字之后马上就不开心了,他心想:上联里的老子明显在说我自己,现在这人又给我对个孙子那也是在说我了?
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他可不管什么兵法不兵法的,这个大臣明显就是在侮辱皇帝。
朱元璋大手一挥,让所有侍卫把这个大臣拉下山去砍了,百官都被吓得战战兢兢,一句话也不敢说。
朱元璋看着他们这样,顿时兴致全无,带着大臣们返回了皇宫。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朱元璋不学无术,残害忠良?那肯定不是。
这件事说明了,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注重皇权威严。
大臣们不能跟他开这种没有底线的玩笑,就算那个大臣不是故意的,朱元璋也不能饶他,因为皇权的威严不可侵犯。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必须对皇帝保持无理由的尊敬,这个国家才能安稳,皇族的统治方能牢固,朱家人才能一直保持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