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光伏产业链普遍承压,但金博股份依然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并在碳陶制动盘、锂电新型碳硅负极等领域持续取得进展,有效拓宽了发展空间。
4月29日,金博股份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1.98亿元;研发费用率增至16.93%,同比提升2.77个百分点。
金博股份表示,2024年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波动及下游客户开工率不足等多重挑战,公司以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为核心,全面落实提质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在光伏、半导体、交通、锂电、氢能等领域碳基材料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新产品渗透率,实现了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同日披露的一季报显示,金博股份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
碳陶制动盘实现批量交付
金博股份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碳基新材料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依托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和持续高强度研发创新,金博股份不仅在晶硅制造热场领域保持领先优势,还在半导体、交通、锂电、氢能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在交通领域,金博股份先后开发了长纤、短纤及涂层碳陶制动盘系列产品矩阵,且依托核心的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性价比较同类进口产品具有显著优势。
2024年,金博股份的长纤碳陶盘已实现在乘用车领域的定点批量交付。
据媒体报道,近期广受关注的小米SU7 Ultra采用了具有KBCC(金博碳陶)标识的碳陶制动盘。伴随终端产品的销售火爆,金博股份的相关业绩或将持续释放。
相较与传统铸铁制动盘,碳陶制动盘在轻量化、耐热性、耐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碳陶刹车盘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端量产车型,例如广汽埃安SSR、比亚迪仰望U9和U7等。后续有望进一步向中端乘用车普及,持续拓宽市场体量。
作为碳陶制动盘领域的领先企业,金博股份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一轮产品升级。
在锂电领域,公司年内完成了锂电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的新一轮革新,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开发了多款通用型半成品并实现批量销售。
更为关键的是,2024年内,金博股份已完成石油焦基多孔碳系列产品的中试化开发,相关产品处于下游客户验证阶段。
多孔碳是新型硅碳负极的核心基材,可有效增加负极容量并提升循环寿命。近期,已有多款终端智能手机厂商依托新型硅碳负极实现了产品电池配置的跨越式提升,相关产品有望加速在3C市场普及乃至进一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半导体热场领域,金博股份于2024年内完成了超高纯保温毡的性能优化和制造技术升级,并开发了碳/碳化钽超高纯热场部件等新产品,相关产品已在多家半导体厂商测试验证并应用。
持续深化创新驱动
2024年,下游光伏行业普遍承压、晶硅热场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金博股份经营业绩发生显著波动,并进一步引发了公司相关资产的减值计提。
与此同时,金博股份依旧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为后续经营业绩的回暖打下了良好基础。
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为1.98亿元;年末公司货币资金1.1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3.70亿元;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3.055和2.674,资产负债率仅为16.99%。
此外,金博股份坚持大力投入研发创新,并积极开展二级市场股权回购以稳定股价。
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9087.42万元,研发费用率为16.93%,同比提升2.77个百分点;年末公司研发人员达139人,占员工总数的21.96%。
公司年内新增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截至年末,累计获授专利达145项,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4年,金博股份实施完成了两轮回购,回购金额达6010.99万元。
据统计,2022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完成了6轮回购,回购总金额达4.12亿元,其中注销金额达1.10亿元。
此外,金博股份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在年报披露同日,公司首次披露了ESG报告,展现公司在ESG领域的实践成果。
金博股份表示,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丰富碳基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创新、协同”为抓手,落实“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先进碳材料研与产业平台,使公司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商与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