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我国首批从空间站中培育出来的第三代“太空水稻”已经成熟,以后能吃太空米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让国人充满期待,也吸引了俄罗斯媒体《Svpressa》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高度赞赏我国在太空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还用“更甜、更有营养”来形容这批太空水稻。
都说“土里刨出金疙瘩”,谁能想到太空里的太空舱竟然能够从天上“洒”下粮食。那么太空水稻到底怎么样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这一批次已经成熟的太空水稻,并不是在天上直接成熟的,而是地面经过精心挑选之后的良品种子,在太空进行多代培育的“太空改良型”种子。
2020 年,我国第一批 40 克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航聚香丝苗”跟随嫦娥五号进入了太空。在经过 23 天的宇宙射线照射之后,这些种子带着太空赋予的特殊“礼物”回到了地球,成为我国首批进入太空的太空种子。经过在华南农业大学长达一年的温室生活之后,这批种子被移出温室,经过地面试验得到第二批太空稻种。
2022 年,这批太空稻种再次前往太空,开启了长达 120 天的太空水稻试验,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在太空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此前入航天员们基本只是对油菜、豌豆这种蔬菜,以及拟南芥和小麦等少数粮食类农作物的培养,对水稻这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培养尚属首例。所谓的全生命周期培养,是指一粒种子从发芽、生长、开花到结籽的全过程。
太空水稻的培育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工作。在太空环境中,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会对种子的基因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些变化,经过地面的精心筛选和培育,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进行繁殖和推广。太空水稻可能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等优势。
随着太空水稻的不断培育和发展,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优质的太空水稻品种走向餐桌。这不仅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利用太空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太空水稻的成功,是我国航天科技与农业科技融合的结晶,是无数科研人员不懈努力的成果。让我们共同期待太空水稻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