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胃息肉患者情况很特殊,其病情发展与自身情绪关系很大。比如前段时间来我这里的一位女士,今年刚刚45岁。她第一次来诊室的时候,满面愁容,给我印象相当深。
这位患者24年初发现的胃息肉,但从23年5月开始,她就已经有胃胀、胃隐痛的问题了,本来以为吃点消炎药就能好,没想到不舒服的感觉反反复复,一直难以消退。
这里也要提醒各位,遇到不能自行缓解的胃痛,务必去医院做检查,不要拖延,很可能是胃里面有东西出现了。

这位患者就是如此,拖延了半年,食欲越来越差,胃痛越来越明显,实在熬不住了,去医院查了胃镜,结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
炎症+息肉这种组合相当危险,息肉不断在炎症刺激下发展,再拖下去,很容易发生不好的变化。但这位女士又不想做切除,于是找到了我这里。
在详细询问过病情后,我了解到患者平时情绪就比较容易波动。这几年她过的特别不顺,生活、工作都遇到了很大变故,因此积累了不小压力。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最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患者长期情绪不佳,自己又不会疏导,体内肝气郁结,横逆而犯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出现胃脘胀满、隐痛、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这就是肝胃不和证。
想解决这位患者的问题,息肉反而不是核心,优先疏肝气、健脾胃,把肝胃不和的根源问题解决了才是关键。
于是,我以四逆散为基础,加减后给她开了一道方子,其中包括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香附、郁金、白术、茯苓等。

初诊后,患者回去服了一周药,再次来到诊室时,她的神情稍显轻松,告诉我胃胀、隐痛等症状有所减轻,打嗝嗳气的情况也减少了,但还是不太想吃东西。于是,我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焦山楂之类能消食化积的药,让她继续服用半个月。
半个月后再来诊室,患者身体整体情况皆有好转,胃痛胃胀明显缓解,食欲也有所恢复,营养跟上来后,气色好了不少。下一步就要集中精力解决息肉问题了。
患者在生活方面依旧被很多琐事困扰,但我跟她言明其不良情绪就是息肉与胃炎的病根后,她特别注意调整了自身情绪状态,与疏肝解郁的药材配合,状况已经缓解了不少。这种精神上的改善,是解决肝胃不和的一个重点,可使治疗过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