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美国甩开乌克兰,与俄罗斯启动俄乌谈判进程时,泽连斯基的“新靠山”来了。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公开发表了文章,宣布他已经“准备好并且愿意派遣英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保障未来可能会达成的和平协议得到执行。
没听错,“大阴帝国”要在美国退出乌克兰援助后,接替“新靠山”位置,并要派兵乌克兰了。
很多网友听后都很诧异,这不是又多了一个搅局的吗?何况英国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大阴帝国”对此好像还蛮有自信,英国专家分析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理由是什么呢?沿着前线2800公里进行四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就能做到,但所需的编队相当于大约200个师,300万兵力。
听到最后一句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英国能派得出200个师吗?英国陆军目前的兵力不足7.3万人,加上北约也不过30万人,何来300万兵力?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于是乎,网友们都戏虐道:用不着200个师,有200个北约军事专家足够用口水灭俄了。
其实吧,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英国一直都充当着“搅局者”的角色,拉住欧洲、拽住美国、踩住俄国、保住英国,并以各种方式破坏和平谈判。
截至去年底,英国以134亿美元的资助金额在援乌排行榜上排名第三,其中108亿美元为军事援助,26亿美元为财政援助。
而且早在去年11月,英国就已经“重新启动”有关向乌克兰派遣西方国家军队的讨论,只是一直迟迟没做决定。
很多网友对此嗤之以鼻,嘲讽称:“准备-准备中-已经准备-加急准备中-还没准备好”,“必要时会派,什么时候必要,不知道”。
闹得凶,一根葱,“大阴帝国”所谓派兵乌克兰,更多是一场“口嗨”戏而已。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阴帝国”的辉煌过去很久了,现在经济上也没那么强劲,GDP排名掉出了全球前五;至于军事,就更不用提,那7万陆军和6艘驱逐舰顶多算小规模精锐部队。换句话说,如果真遇到大场面,它都不够玩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何英国要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呢?有理哥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争抢战后重建蛋糕。
都知道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的所谓“援助”不过是以军事行动为幌子,实则是为了在乌克兰获取更多资源控制权,特别是泽连斯基政权掌控下的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这一切计划好像被特朗普政府给抢先了。
2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茨和总统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三人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准备与俄罗斯代表团就乌克兰问题举行谈判。
谈判完后,乌克兰这块蛋糕西方国家要怎么分呢?根据爆料,美国现在想得到乌克兰50%的稀土矿产。
但美俄之间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的谈判并没有邀请欧洲人参加,这让英国等欧洲各国感到错愕和焦虑。
毕竟英国在这场冲突中已经“付出”了很多,总不能空手而归吧?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为了打压俄罗斯、分食乌克兰,全力支持乌克兰已成为英国不同党派的统一意见,其政治阶层和军事阶层之间对此并不存在争议。
英国是第一个向乌克兰军队派遣挑战者主战坦克的国家,先于其他国家,而且也是第一个宣布同意向乌克兰派遣战斗机并为其提供远程导弹的国家。
都说付出就有收获,让英国憋屈的就是快要分“蛋糕”了,偏偏却上不了餐桌,于是只得叫嚣向乌克兰派兵,唯恐乌克兰战火熄灭。
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很配合英国,表示“乌方不掌握美俄谈判信息,拒绝参与”。
二是为了争夺欧洲领袖地位。
英国在俄乌冲突中大力支持乌克兰,也与其长期的外交策略有关。因为英国孤悬于欧陆之外,因此其外交策略是阻止欧陆出现一个强权,以免影响到英国的地位。
法国强盛时与法国对抗,德国兴起时与美国一起联手遏制德国,前苏联掌握大半个欧陆时,英国又在抗苏的最前线。
近年来,英国一直希望重返国际舞台,恢复往日帝国荣光。这从兴建两艘新型航空母舰,并在去年派遣其中一艘前往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巡弋,就可以看出英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企图心。
不过,印太地区毕竟离英国太远,着力点不多,但俄乌冲突却近在咫尺。
过去曾在美苏冷战中,担任北大西洋重要门户的英国,渴望再度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美国已经将重心放在印太地区,未来势必更加依赖英国分摊欧洲的安全工作,这极有利于英国提升自己的地位。
可以想象,如果现在英国成为乌克兰战事最重要的幕后参与者,让冲突走向长期化,这让英国脱欧后,重新在欧洲事务上,取得很大程度的发言权。
英国这一阵子的表现,更多的是在抢占欧洲领导者的位置,成为欧洲的新领袖,这应该也是英国态度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英国可能还会在俄乌冲突中继续煽风点火,不断加码。或许,他们想要的就是让冲突闹得无法收拾,然后“有理有据”地参与谈判、分食蛋糕,哪管乌克兰人民的生死。
英国“为了保障乌克兰安全”说的冠冕堂皇、实则无耻龌龊,也再次反映出乌克兰如果一味想依靠西方国家提供所谓安全保障,那等待它的必然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