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动的人会得什么病?调查发现:长期运动最伤这个器官

迟哥养护说 2025-01-16 18:15:0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长期运动对身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大家都知道,比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提升免疫力等等。但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对某些器官造成慢性损伤。尤其是当运动方式不当,强度过大,或者长时间高负荷训练时,某些器官会悄悄“埋怨”,甚至可能出现病理性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长期运动可能会“伤害”的那个重要器官——肾脏。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工厂”,每天默默无闻地帮我们清理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承受过大的压力。很多人不理解,运动和肾脏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运动时身体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肌肉组织代谢加快,大量代谢产物如乳酸、肌酸激酶等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而这些代谢废物最终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当运动强度过高时,肾脏的负担会显著增加。长此以往,肾脏可能会“累垮”,甚至出现慢性损伤。

医学研究发现,过量运动容易引发一种叫“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问题。这种病听起来陌生,但其实并不罕见。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细胞在运动过度时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肌红蛋白等物质大量释放到血液中。这些物质进入肾脏后,会直接损害肾小管,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项国内的病例数据显示,某些运动爱好者在过量训练后,出现了尿液颜色变深、浑浊甚至呈“酱油色”的情况,这正是横纹肌溶解症导致肾脏受损的典型表现。

不仅如此,长期运动还可能导致肾脏出现慢性微损伤。一些习惯长期进行耐力运动的人,比如长跑、铁人三项训练者,他们的肾脏在高强度运动后,可能会因血流重新分配而出现短暂缺氧的现象。研究显示,运动时血液优先供应大脑、心脏和肌肉,而肾脏的血流量会减少30%以上。这种反复的“供血不足”状态,可能会让肾脏的组织结构发生细微变化,长期积累下来,可能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运动时的脱水现象。运动中人体会通过出汗大量丧失水分,如果水分补充不足,血液就会变得更粘稠,肾脏过滤血液的效率会下降。脱水严重时,肾脏可能会处于一种“干旱”状态,进一步加重其负担。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运动中喝了水就没问题,但实际上,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钠、钾、钙等离子的流失,这些都可能对肾小管造成潜在的损害。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对肾脏的影响更加显著,比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高温下,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肾脏需要处理更多的代谢废物,同时还要调节体温,双重任务让它更加吃力。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高温环境训练的运动员,尿液中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往往偏高,这提示肾脏在这些条件下可能已经受到了轻微损伤。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中不当使用某些补剂也可能损害肾脏。比如一些健身爱好者会服用高蛋白饮食或增肌补剂,这些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尿素氮,而尿素氮的排出需要肾脏参与。如果长时间摄入过量蛋白质,肾脏的滤过压力会显著增加,从而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此外,一些含有类固醇的补剂可能会直接对肾脏造成毒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肾衰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运动不好。适量、科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已证明,规律的中低强度运动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延缓慢性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但关键是要掌握“度”。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不同,运动量和强度也需要因人而异。如果盲目追求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忽视身体的信号,不仅肾脏受不了,其他器官也可能被拖累。

为了保护肾脏,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第二,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长时间耐力运动时;第三,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蛋白摄入过多;第四,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比如运动后出现异常全身酸痛或尿液变色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运动是一场与健康的对话,而不是与身体的较量。肾脏虽小,却是身体的“大功臣”。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式去呵护,而不是用无节制的运动去挑战它的底线。健康的身体从来不是靠过度运动换来的,而是靠科学、适度、规律的生活方式养成的。

参考文献:

《中国肾脏病学杂志》,运动与肾脏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长期高强度运动对肾脏微循环的影响

《临床肾脏病进展》,运动脱水与肾脏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