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戴笠乘坐一架飞机,由青岛飞往南京途中于岱山失事,机毁人亡。戴笠死后,他的母亲蓝月喜尚在人世,三年间竟持续收到了“儿子”寄来的生活费,这是为什么呢?
戴笠,1897年在浙江省江山县的一个落魄乡绅家庭中出生,父亲戴士富因赌博成瘾,导致家境一落千丈,在戴笠年仅四岁时便离世了,留下母亲蓝月喜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
蓝月喜是一位极具文化素养的女性,即便在晚清时期,她也能熟读《三字经》《名贤集》等经典书籍。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始终将戴笠的教育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学。
在蓝月喜的教导下,戴笠从小就深知尊敬与孝顺之道,他勤奋刻苦,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顺利进入浙江一中就读。
在浙江一中的求学时光里,戴笠不慎陷入赌博的泥潭,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他的退学。为了能让戴笠重新找回自我,蓝月喜在老家精心挑选一门亲事,让他与毛秀丛结为夫妻。
借由这段婚姻,蓝月喜耐心地引导戴笠远离赌博,激励他重拾书本,最终成功考入师范学校。戴笠并未止步于此,内心怀揣着更大的梦想,于是决定离开熟悉的家乡。
在军统局的日子里,戴笠深受蒋介石信任,成为手握实权的大佬。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至极,对待母亲,则始终保持着深深的敬爱。
每当节日到来之际,戴笠都会通过电报向母亲送去温馨的祝福,寄去生活费以尽孝心,这份深厚的孝心让他在军统局内有着“孝子”的美誉,传为佳话。
1946年3月17日,年仅49岁的戴笠,因飞机事故逝世,他母亲蓝月喜尚在人世的三年时光里,持续收到“儿子”寄来的生活费。
这些汇款单上的笔迹与戴笠生前的字迹惊人地相似,这些以“儿子”名义寄来的生活费究竟出自何处?难道戴笠的死另有隐情?
原来,戴笠寄给母亲的那些生活费汇款,全部是戴笠生前挚友兼下属毛人凤所为。毛人凤是戴笠在军统局中的得力干将,更是与他情深义重、亲如兄弟。戴笠的骤然离世,让毛人凤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也深刻理解戴笠对母亲的拳拳孝心。
为不让蓝月喜老人再添伤痛,毛人凤决定延续戴笠的孝心,继续以他的名义向老人寄送生活费。
每逢节日,毛人凤都会小心翼翼地准备一张汇款单,精心模仿戴笠的字迹,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与戴笠生前的笔迹相吻合,将其寄给蓝月喜老人。军统内部的其他人也默契地配合,向蓝月喜隐瞒戴笠的真实情况,告诉她戴笠只是出国培训去了。
在步入80岁寿辰的喜庆日子里,蓝月喜满心欢喜地盼望着能迎来儿子的身影,与他共度这一珍贵的时刻。尽管戴笠的同学、挚友以及毛人凤等人都纷纷到场,为她送上温馨的祝福,却始终不见她心心念念的儿子的踪迹。
这让蓝月喜老人不禁感到一阵失落与愤怒,喃喃自语道:“哪有做母亲的过80岁生日,儿子却不来参加的道理呢?”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蓝月喜仍然挂念着那个未能现身的儿子,她喃喃地念叨着:“戴笠啊,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呢?”或许在蓝月喜内心,一直坚信儿子还在人世,那些汇款单也成为她唯一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