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凭借其独特的安全性正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佼佼者。在此背景下,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300068)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经连续两年当年新增装机超过所有年份总和,截至2024年11月,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已达62GW/141GWh。然而,储能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产业链价格下行、同质化竞争等挑战,亟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价值,形成良性生态。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不易燃,大大降低了电池起火、爆炸等风险,为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固态电池充放电稳定性更好、循环寿命高,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替换成本和人工维护工作量。其能量密度优于传统液态磷酸铁锂电池,能在相同体积、重量下存储更多电能,减少了占地面积和设备成本。此外,固态电池工作温域范围较宽,能在严寒或酷热的环境中稳定运行,拓宽了储能系统的物理分布场景。
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的合作,正是基于固态电池的这些优势。太蓝新能源此前发布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以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替代传统隔膜,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还提升了其耐过充能力和宽温域运行能力。据发布会资料,无隔膜电池的耐过充能力达到19V,远高于国家标准,且能够在零下20℃至60℃的宽温域范围内稳定运行。
然而,储能用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要想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还需进一步降低成本。成本是储能发展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障碍。固态电池的部分关键材料尚未实现量产,特定的制造设备及成熟的量产工艺也尚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固态电池的成本和产业化进程。
不过,随着掌握关键技术企业对难点的不断攻克和制造成本的持续降低,储能用固态电池将更具竞争力。太蓝新能源已经公布了清晰的量产规划及时间表,提出了“减材制造”的理念,并为其固态电池技术体系定下了“4321”的路线。这一路线不仅展示了太蓝新能源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也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虽然目前仍面临成本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相信固态电池将在未来储能装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期待太蓝新能源等代表企业能够继续发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优势,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