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朗的隐秘交易:“伊朗门”事件的解析

讲历史的理工男 2024-04-21 00:39:37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伊朗门事件”,也称“伊朗-康特拉事件”是发生1980年代中期,美国里根政府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并将获益部分用于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事情。

事件背景

这一事件涉及美国对1979年经历了革命政权更迭的两个国家伊朗和尼加拉瓜的政策。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转向对抗。1979年11月1日,伊朗学生冲击了大使馆,12日美国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1980年4年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总统吉米·卡特还对伊朗实施了武器禁运。

在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美国同伊朗之间有着良好的武器贸易关系,高峰时年交易额超过27亿美元。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后,继承的绝大多数武器都是美国制造的。为了维持这个军火库,伊朗需要稳定供应的备件来更换那些破损和磨损的备件。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除武器备件更加紧缺外,伊朗迫切需要大量新的武器装备军队。但在罗纳德·里根就任总统后,延续了卡特总统对伊朗的态度,认为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对伊朗采取了积极的武器贸易禁运手段。1983年春天,美国政府还发起了一项广泛的外交努力,旨在说服世界各国不要向伊朗出售武器或武器备件。

再看尼加拉瓜这边:当时还处于冷战时代,在里根的领导下,美国准备以“低烈度战争”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鼓励第三世界亲美右翼政府的活动。在美国后院,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1979年发动政变,其领导人丹尼尔·奥尔特上台执政。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早期是尼加拉瓜一个左翼反政府组织,由于背后获得了苏联和古巴的支持,美国认定尼加拉瓜新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康特拉泛指当时尼加拉瓜各种亲美反共反政府的右翼团体,他们积极展开反对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政府的反叛活动。里根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支持康特拉叛军推翻尼加拉瓜的左翼桑地诺政府。但随着美国民众对这种援助的日渐厌倦,部分原因是担心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冲突,民主党领导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禁止向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军事援助的法案——《博兰修正案》,该修正案限制了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针对尼加拉瓜冲突中的活动。这使得里根政府援助康特拉叛军的行动面临政治障碍。

军售换人质

1982年起,贝鲁特接连发生多起绑架事件。总共有7名美国公民遭绑架。里根向他的顾问们发出了指示:想办法让人质回家。

在以色列的配合下,美国人获悉:绑架均为“黎巴嫩真主党”所为,该组织系伊朗资助成立的什叶派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以色列建议,通过向伊朗出售他们急需的反坦克和防空武器来获得伊朗的帮助,促使黎巴嫩真主党释放人质。

早在几年前,美国就评估过,认为即使实施武器禁运,伊朗也可以从苏联那里获得所需的补给,而且那样还会将伊朗推向苏联阵营。1985年6月17日,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撰写了一份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报告,呼吁美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同时以色列向美国保证:武器是交付给伊朗一个反对恐怖主义的“温和派”,里根总统批准了军售,以换取伊朗帮助美国人质获释。

军售由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校奥利弗·诺斯具体执行。最初是由以色列和伊朗进行武器交易,然后美国将武器“偿还给”以色列,同时获得货币收益。

1985年8月20日,以色列通过中间商向伊朗运送了96枚美国制造的陶式反坦克导弹,1985年9月14日,又交付了另外408枚。1985年9月15日,一名牧师本杰明·韦尔获释。1985年11月24日,交付了第三批武器:18枚霍克防空导弹。

1985年12月4日马克法兰辞职,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彭德克斯特接替他的职务。彭德克斯特提出了新的方案:不再通过以色列进行军售,而是直接加价,并将溢价部分捐给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康特拉。但这样做既违背了对伊朗的军售禁运政策,也试图规避《博兰修正案》。里根的幕僚认为,无论国会限制反政府武装的资金或任何事件,总统都可以通过寻求私人实体和外国政府等替代资金手段来继续下去。彭德克斯特利用了这个漏洞,将军售获得的溢价由军火商转给中情局,然后再由一个受国家安全委员会控制的所谓“企业”其捐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

在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反对的情况下,带着释放人质的希望,里根批准了这个新的方案,他说:“我们没有用武器换人质,也没有与恐怖分子谈判。”,在他看来,武器是与伊朗的交易,美国政府与黎巴嫩真主党没有任何的交易和联系。

1986年2月,美国将1000枚陶式导弹分两批直接运往伊朗,但没有人质被释放。

已退休的麦克法兰再度出山,带领四名工作人员乔装打扮,怀揣里根总统写给时任伊朗国会议长拉夫桑贾尼的亲笔信,从以色列抵达了德黑兰。美国人认为,拉夫桑贾尼有权命令黎巴嫩真主党释放美国人质,而且通过向伊朗出售武器与之建立关系,最终会使伊朗重新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但这次秘密会见只是见到了职级较低的伊朗政府官员,而且双方在多个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立场,最终不欢而散。回国后,马克法兰建议停止与伊朗的后续接触,但未被重视。

1986年5月、8月、10月美国分三次总共又向伊朗交付了1000套陶式导弹和大量霍克导弹配件。但截至事件被曝光,也只有三名人质获释。

东窗事发

1986年11月3日,黎巴嫩《帆船》杂志6月间麦克法兰前往伊朗活动的事情。4日,拉夫桑贾尼议长证实了此事,伊朗门事件就此暴露。这导致全球哗然:伊朗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的大本营,是反美恐怖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与伊朗的私下勾兑与美国公开的外交战略背道而驰,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誉;而且还违反了美国武器出口管制方面的法律。

政府、国会、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等多个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来调查此事。但是大量重要文件已经被销毁,在调查期间,时任中情局长卡其的去世也影响到了工作的进行;而且诺斯、彭德克斯特等人还声称,里根总统对将军售溢价用于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一事并不知情将责任全揽至自己身上。

1987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发表了最后正式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里根总统有意欺骗国会和民众,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应该对事件福实质性的责任。反而由于总统疏于监督,使得政府工作人员在与伊朗的勾兑后还能将资金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团体。

随后这一案件交由美国司法机关继续审理。诺斯被判有罪,但其不服判决,并向联邦上诉法院上诉。1990年,联邦上诉法院判其无罪。彭德克斯特在背叛有罪后推翻了之前的供词,表明曾请示过里根总统,但由于此时已经离任的罗纳德·里根出现老年痴呆症的迹象,无法上法庭作证。原本被判6个月有期徒刑的彭德克斯特,最终被上诉法庭判决无罪。

1992年12月24日,老布什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赦免了5名因与该事件有关的指控而被判有罪的政府官员。

后续影响

对伊军售违背了美国政府公开声明的政策,即:拒绝与恐怖分子讨价还价或援助伊朗与伊拉克的战争,这一政策是基于伊朗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者的信念。瑞典国防大学战略顾问马格努斯·兰斯托普写道:“美国愿意与伊朗和真主党做出让步,这不仅向其对手表明,劫持人质是为西方获取政治和财政让步的极其有用的工具,而且还破坏了美国批评其他国家偏离不谈判和不向恐怖分子及其要求让步原则的任何可信度。”

伊朗门事件引发了美国国内和国际上的广泛谴责,对里根政府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影响。一些人认为,这场丑闻揭示了政府内部的腐败和非法行为。然而,一些支持者则辩称,这是一项合法的、正当的对外政策行动,目的是支持在冷战期间与美国利益相一致的反共产主义力量。无论如何,伊朗门事件都成为了里根总统任期中的一个重要政治事件,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