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国籍回国科研,落选院士后,宣称:“永不参与院士评选”

洛风阐社会 2024-10-30 02:48:37

“我宣布,永远退出院士竞选!”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学术界引发了巨大震动。

发出这一宣言的,正是享誉国际的神经生物学家饶毅,作为一位放弃美国优厚条件毅然归国的科学家,饶毅为何会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赴美留学

1978年江西,饶毅进入江西医学院学习。

大学期间,饶毅一直是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常客,可是他很快发现国内的医学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书馆里的外文期刊寥寥无几,实验室的设备也相对落后。

这种现状让饶毅有些许失望,他心里清楚,要想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光靠国内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出国深造,这个决定让饶毅更加刻苦。

一天晚上,宿舍里热闹非凡,几个室友正在床上打着扑克,不时传来哄堂大笑。

然而,在这片喧嚣中,饶毅却独自坐在书桌前,低头专注地翻看着一本破旧的英语词典,对周围的喧闹充耳不闻。

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饶毅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专业。

临行前,他的导师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饶啊,你要记住,出国是为了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饶毅重重地点了点头,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当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时,饶毅拖着两个大箱子,踏上了异国的土地。

初来乍到,他既兴奋又忐忑。

当他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更是被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这也太先进了吧!"饶毅看着琳琅满目的仪器设备,不禁感叹道。

看着饶毅的反应,他的美国导师毫不惊讶。

亲眼目睹外国研究环境和祖国的差距,饶毅心中百感交集,随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可面对外界的花花世界,饶毅还能愿意回国吗?

饶毅回国路

从那时起,实验室就成了饶毅的第二个家。

一天深夜,实验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

一位外国同学伸了个懒腰,以为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正准备锁门时,突然发现角落里还有一个人影。

他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饶毅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显微镜。

外国同学轻声问道:"饶毅,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啊?"

闻言,饶毅这才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表示自己还要再呆一会儿。

这种拼搏精神很快就得到了回报。

不过几年时间,饶毅就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崭露头角。

可就在饶毅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2007年的一天,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导师办公室,郑重地说:"我决定回国发展。"

导师闻言大吃一惊,不解地问道:"你不是已经入籍了吗?为什么还要回去?"

饶毅笑了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正因为我见识过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才更希望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点贡献。"

就这样,饶毅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回国后,饶毅很快就发现,国内的科研环境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直言不讳引发争议

刚回国那会儿,饶毅干劲十足,每天早出晚归,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用。

他不仅带着学生做实验,指导博士论文,还要处理各种繁琐的行政事务。

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饶毅心里却美滋滋的,觉得自己总算没白费这么多年的苦读。

可不久后,饶毅就遇到了让他大跌眼镜的一幕。

有一天,饶毅去科技部开会,准备为学院申请一笔科研经费。

刚到会议室门口,他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张处长,您看这个项目怎么样?我们可是花了大半年才做出来的啊!"

"是啊是啊,张处长,您要是能批准,我们几个老家伙可就感激不尽了!"

饶毅心想,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他带着疑惑悄悄推开门一看,差点没当场傻眼。

只见会议室里,几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正围着一个年轻处长,满脸堆笑。

那个年轻处长一脸得意,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时不时地还指指点点。

饶毅站在外边,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院士在学术界可都是泰山北斗般的人物啊,怎么在一个小处长面前如此低声下气?

饶毅只觉得一阵阵恶心,他不禁想起在美国的日子,那边的教授申请经费,都是凭真本事说话,哪有这种拍马屁的事?

饶毅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性格耿直,最看不惯这种现象。

于是,在一次公开讲座上,他直言不讳地批评道:"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这种风气必须改变!"

这番言论一出,顿时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赞同饶毅的观点,认为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有人觉得他太过理想化,不懂得变通。

饶毅并不在乎这些争议。

他坚信,只有勇于指出问题,才能推动科研环境的改善,这也是中国科研环境想要做出改变的唯一出路。

这种直言不讳的作风,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但饶毅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说:"我不怕得罪人,只怕对不起良心。"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一心想靠着实力说话的饶毅,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外界的"打压"。

不再参加院士评选

2011年初春,饶毅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眉头紧锁。

这是院士评选的结果通知,上面赫然写着"未入选"三个字。

饶毅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五味杂陈,按理说,以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当选院士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难道是因为我说话太直了?"饶毅自嘲地想,回想起自己多次公开批评学术界的不良风气,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这次落选无疑给饶毅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仍然不愿意改变自己。

自此,饶毅公开宣布,自己将永不再参与院士评选。

他坚定地说:"我不做院士而继续做科研,可以激励更多青年专心学术。"

饶毅在美国和中国两地的科研经历,让他对两国的科研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美国,科研经费充足,设备先进,学术氛围浓厚。

科研人员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不用为争取经费而四处奔波,而在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

他始终认为,科研应该是纯粹的、公平的。

科研人员的价值应该由他们的研究成果来体现,而不是看他们会不会来事、会不会拍马屁。

基于这样的信念,近年来,饶毅一直在呼吁改善学术氛围。

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科研环境,让真正有才华的科研人员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道路艰辛,但饶毅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如今的饶毅早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但依然没有丢失他的锐气,在他的社交平台经常会对一些“伪科学”进行抨击。

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中国的科研环境会变得更好。

参考资料:

【1】体外诊断网:《继华大CEO后,饶毅又开炮怒怼院士和中科院!》

【2】河北新闻网:《饶毅: 悼念我的导师 ——张安中教授》

【3】同济大学新闻网:《饶毅:批判性的建设者》

0 阅读:2

洛风阐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