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华国锋本准备检阅海军,邓小平得知后为何不同意?

花开半夏千古 2024-12-07 10:46:34

在1978年4月上旬的一天,时任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同海军负责人见面,听取负责人汇报完工作后,华国锋提出在他朝鲜访问行程结束之后,经由大连检阅海军。

适逢海军成立纪念日,进行检阅海军既能彰显对海军的重视,也能团结同志,显然看上去是桩好事。但这件事却并未成行被邓公制止了,邓公甚至在会上明确表示“这是一件大坏事”。

这其中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何隐情?一切还要从1976年10月说起。

由于华国锋是毛主席生前钦定的“接班人”,所以在特殊时期结束之后,他本人也顺利的成为了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

但是由于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况且华老本人出自地方而非军队,在部队之中也没有基础,而军队之中也不乏战功赫赫、资历很深的将帅未必认同他。如是之下要想实现对军队掌控,就需要加强与军队的沟通、管理。

1978年,海军发生了一起驱逐舰爆炸沉没事故,海军主要负责人受到了邓公的批评。

事后,华国锋见了这位负责人,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并提出了在访问朝鲜行程结束后检阅海军一事。对此,海军负责人表示同意。

可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华国锋主席集党、政、军领导于一身,位高权重,阅兵似乎没什么奇怪的,放在平时可能早就顺利开展了,但当时的情况很特殊。如果华国锋成功阅兵海军,则容易给外界留下一个海军支持他,甚至是军方支持他的印象,进而引发一些结果。

况且按照正常流程,阅兵这件事需要经过高层讨论研究决定,必须要得到总参的允许,否则没办法调兵。

然而海军负责人却认为不必通知总参,当天就叫来时任海军参谋长杨国宇,以及海军的三位领导杜义徳、刘道生和卢仁灿,向他们三人传达了华主席将赴大连检阅海军的事情。

三人对此十分高兴,表示一定要克服困难,积极准备训练。然而负责人却又提醒杨国宇等人,此事要绝对保密,不要在电话上讲有关内容。

这个保密可不简单,它不是对外保密,是对内保密。也就是要绕开正常的讨论程序,绕开总参直接阅兵,而且负责人强调不要通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先阅兵完了再说。对此,杨国宇提出了异议,海军要阅兵,但海军司令却不知情,这实在是说不通,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四个人难辞其咎,更何况此事还要绕开总参,阅兵活动人多势众,动静很大,到时候出了问题,没有人能担得起,也不可能“保密”。

对此,负责人也心知肚明,他是担心一旦上报给总参,一定会被直接否决。

开完会的第二天,杨国宇将此事报告给了肖劲光司令员,肖劲光听后也是十分激动,要求海军一定要准备好,但同时也要上报总参,于是安排杨国宇亲自去军委,向罗瑞卿秘书长报告。

对此,海军负责人得知后,还是觉得不应该上报,因此海军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经过多次讨论,海军负责人也只好同意上报。杨国宇到了北京后立刻见了罗瑞卿秘书长,并请求尽快批准调动海军。

秘书长一听就知道此事牵涉重大,当时没有明确表态,给了杨国宇三条指示,第一是保证安全,个别舰艇、个别项目没有把握不要搞,第二是国际国内有什么影响要充分考虑,第三是即使要阅兵,最好选在4月22日之后。让杨国宇先回去等消息,最迟21号回复他。

杨国宇走后,罗瑞卿将此事告知邓公询问意见,并明确表态反对这次受阅。

邓公认同罗瑞卿的想法,当即下令叫停此次阅兵。反对主要是基于国际环境可能会加剧与苏联、日本等国的紧张关系等原因。

然后罗瑞卿在合适的时间段,主动给杨国宇打电话,通知他不能阅兵。又了邓的支持,华老也决定暂缓海军阅兵计划。在后来的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公谈及此事还批评道:“海军出了一件大坏事,就是旅顺搞海军演习,这是坏主意,政治上是错误的,出发点是不正确的。这一点罗瑞卿同志处理得好。罗瑞卿讲了这个问题,我同意他的意见,要制止。” 1981年6月,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逐步退居二线。之后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而且他绝口不谈政治。

2008年,华老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