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选择继承人为什么那么难

谈古论今滔滔不绝 2022-01-25 15:30:30

都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其实都难,只是坐江山更难而已,然而,最难的却是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1.候选人数量有限。

要说皇宫内最不缺的就是优质的育龄妇女,皇帝应该有很多子女才对。可历朝历代,除个别皇帝(宋徽宗、康熙等)外,高产的还真不多。

皇帝作为一个男人,也不可谓不勤奋,种种原因下,肥沃的土壤之上愣是没有长出成片的好庄稼,真可惜了万亩良田啊。

加上过去医疗条件差,幼儿极易夭折,能存活下来的就更少了。甚至有皇帝绝后的也不绝史书,而不得不过继或旁支来挑选继承人。

鉴于皇权的自私性,它的继承人只能内部产生,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择优选择的可能性。

2.候选人最好是个全才。

在过去封建专制体制下,一个朝代的兴衰很多时候维系于一人之身。君王贤明,则兴,君主无能,国亡。一个人对国家的作用,从没有那么大过,往往君主身上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就足可以灭国。

《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遂,智氏灭族。

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肯定不想拱手让人,指望着子孙能够一直坐庄下去,以求自己的公司能够万世,至少也弄个百年老店吧。所以,他在选择继承人上想选个德才兼备的全才,然而,纵使天下精英悉数教导,皇子中也很难出现这样的英才。

由于储君人选的数量有限,综合能力出众者几率也就更小了,最多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这种情况下,选出傻皇帝、奇葩皇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3.能力和德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皇子在面对考验使时,有直显才能的、有含而不露的、也有曲线救国的,大家在老皇帝面前奋力表演,各显其能,然而,这背后更多的是幕僚智囊的较量。

每个皇子都有自己的智囊团队,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对老皇帝的心思,琢磨得相当准确,甚至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分析个透彻,根据自家情况,制定战略战术,然后投其所好,一击必中。

这种情况下,储君的位置更多的是考验幕僚团队的能力及皇子的表演天赋(大家可以自行查看杨广、咸丰等如何上位),真实能力被掩盖了,反而是谁更能琢磨老皇帝的心思,谁笑到了最后。

当然,能够琢磨透人,谁说这不也是一种能力呢。

4. 朝堂之上各种力量错综复杂。

过去为了统治,尤其是在天下草创阶段,多会采用联姻手段,来壮大巩固团体力量,所以外戚历来都是朝堂上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

每位皇子身后都代表着一股或若干集团的利益,他们彼此明争暗斗。

老皇帝再考虑接班人时,不得不盘算各种力量,考虑接班人能否顺利交接,能否稳住局面。为了达到力量平衡,也求能够平稳过渡,老皇帝有时会采取非常手段,比如朱元璋立储。

老皇帝为了子孙计,在考虑接班人时,各种力量、各种可能性都不得不都考虑进去,储君人选的能力也仅是一方面,不然,很可能小皇帝被篡位,小命都难保。

5.皇帝也是凡人。

抛开皇帝自我标榜的那套骗人的神话把戏外,皇帝也是人,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喜好。在选择储君的问题上,既是君王,也是父亲。

每位皇帝都对皇家的骨肉相残的历史是相当了解,所以在立储上,其他儿女的生死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

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李治)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据此,李世民在废太子承乾后,并没有立李泰为太子,而是立李治为储君。

此外,有的皇子小时候能力出众挺可爱的,而被早立为储君,可难保证老皇帝其他小儿子能力更强,此消彼长,尤其是时间久了,原储君就越发不招老皇帝待见了。另外还有其他小皇子他妈挺会来事,很讨老皇帝欢心,爱屋及乌,再加上枕边风的作用,老皇帝难免会动重新立储的心思。

6.所谓好“圣孙”

当皇帝的,整日在一众臣子撅着屁股恭维下,会逐渐迷失了自我,没有几个能够认清自己的,都是出奇的自信,个个都觉得可比肩尧舜,功盖汉武,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也都看不上,总觉得比自己缺少点什么。

儿子辈里是没人能够守得住自己的丰功伟业了,在所谓棋看两步的情况下,发现孙子辈有还不错的,尤其是某个还跟自己比较像,于是龙心大悦,遂就把他爹立为太子,哪怕他爹资质平平,只为“圣孙”将来成为国家的主人铺路。

老皇帝把他儿子的事都给提前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这时候,他儿子应该觉得挺悲哀的,登基就等着退位就行了。

由于继承人没有什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量化标准,更多的是以老皇帝的意见为准,所以各皇子斗法的局面就无法避免,任老皇帝自认为眼睛擦的雪亮,奈何看到的仍非真相,索性不如来个嫡长制倒省心。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谈古论今滔滔不绝

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