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应明生的名字,出现在其中。
大专学历,一路从江西县城到清华教授,成为中国量子计算领域开拓性的科学家,应明生的经历多少有些传奇。
从江西县城到清华
一位2006级的清华本科生曾这样形容应明生:
“讲授数理逻辑的应明生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从一个专科学校教师一步步攀登到中国量子信息第一人,有时候在FIT见到他,总是背着手,穿得有些邋遢,皮鞋一看就是很久没擦的样子,两眼直直的,不知道在思考什么问题。”
1964年5月,应明生出生在江西抚州宜黄县。
1978年9月,14岁的他开始在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数学科就读。
毕业后的前四年,应明生在宜黄县中学当一名教师。随后他又分别在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和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
图 | 上世纪80年代的江西抚州宜黄县
28岁那年,应明生成为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1998年,他来到中国顶尖学府清华任职,工作至今。
2000年,年近快40岁的应明生重新开始学习量子计算,跨入一个鲜有人踏足的全新领域。
数十年来,应明生致力于系统地建立量子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能够发挥量子计算特有优势的程序设计模型、量子程序的分析与验证方法。
目前,应明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量子软件与信息研究中心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学术副所长。
图 | 应明生教授在清华的教师页面
科学家的品格
应明生的身上,有着典型科学家应有的品格:严谨、勤奋、谦逊。
被问及“当年是怎么从江西到清华进行研究的?早年怎么从数学转到量子计算领域的?”
应明生没有说太多,只是告诉对方“我唯一想说的是:我真正喜欢学术研究。但由于能力的限制,至今没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一如既往,应明生不太向别人讨论起自己。在这篇独家采访中,文章标题用“清华量子计算大师”来称呼他。
事先没看过文章标题的应明生,事后向编辑们表示:自己的学术贡献不足以称为“大师”。
这份谦逊,来自于对学术的敬畏和严谨。
在清华教书育人的日子里,应明生最令学生和同事钦佩的就是他严谨的工作作风。
他曾经的学生段润尧回忆起应明生的课堂:上课没有固定的课本,每一年讲的内容也都不一样,而且是从内容到方法。应老师每年都有新的想法,数学有很多定义、定理,应老师会告诉你这些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哪个定理是最重要的定理,这个概念是如何演变定义的。
《离散数学》是一门难且枯燥的课,但也能被应明生讲得趣味横生。虽然他的研究生都已经听过他的课,但当新一轮讲授开始,他们还会去听:“因为每次都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他主张研究重大的问题,而不是混文章篇数,做一篇是一篇。一篇论文比普通的十篇论文还长,完全是自己的一套东西。他写的一本专著基本上也是一个问题,自己的一套理论。国外出版的专著中有十五本引用他的东西。J.C. Bezdek, D. Dubois, H. Prade的专著称‘应氏逻辑为典型相似性逻辑’。”同事马少平教授如此评价应明生。
量子计算的世界
“量子计算是一场根上的革命。”在AI Time一次名为“量子计算离我们还远吗”的网络研讨会上,应明生说。
量子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轮革命。第一次革命是量子力学的建立及其直接应用,催生了原子弹、核磁共振、晶体管、激光灯技术的诞生。
第二次革命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新阶段,目标是能实现量子状态和量子系统的精准制备和调控,最终造出宏观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代表着突破被纳米层面限制的摩尔定律,意味着巨大的计算力潜能。曾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如果现在传统计算机的速度是自行车,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就好比飞机。”
我们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地理大发现阶段。应明生说:“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在一个学科方向初创时积极参与。经典的计算机科学中鲜有中国学者提出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而现在量子计算给了我们机会!”
应明生所撰写的《量子编程基础》,是当前进入量子软件领域必先拜读的著作。
图 | 谷歌的量子计算机——Sycamore
与此同时,应明生培养的多位学生也正在量子软件领域发光发热。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晓明、百度研究院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段润尧、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清华大学教授季铮锋均师从于应明生。
2018年,纽约时报曾报道“全球真正的量子计算科研人员不过寥寥千人。”
研究准入门槛较高、进展难度大等现实情况,让人才缺口一直难以补齐。
2022年,应明生受聘为清华大学量子软件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图 | 清华大学量子软件研究中心揭牌
在中心成立仪式上,他致辞表示“量子软件研究中心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中心,以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量子软件研究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