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儿子厌学后才懂:父母说话不“避谶”,会杀死孩子内驱力

小宛随心育儿 2024-10-13 21:05:38

作为家长,我一直努力为我的儿子提供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然而,随着他进入12岁这个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他的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开始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倦和抵触情绪,这让我感到无比焦虑与困惑。经过深思熟虑,我意识到,正是我与他的沟通方式可能无意中扼杀了他的内驱力。

一、儿子的变化与我的反思

小宇(化名)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曾经对学习充满热情。然而,进入六年级后,他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尤其是在面对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时,常常表现出抵触情绪。每天晚上,他都需要很大的心理斗争才能坐在书桌前,开始做作业。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我发现他开始对学校产生厌倦,常常发出“我不想上学”的抱怨。

每当我试图鼓励他时,我的话语却往往适得其反。比如,我会说:“如果你不努力,未来就会后悔!”或是“这道题怎么还不会?你难道想一直这样下去吗?”虽然我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话却像一把无形的剑,刺向了他脆弱的内心。小宇开始表现得更加消极,学习态度愈发冷淡,内心的驱动力几乎荡然无存。

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小宇坐在书桌前,眼神呆滞,毫无学习的热情。我心里一紧,意识到他的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回想起自己说过的话,我不禁感到后悔:我的言语可能正在伤害他,而不是激励他。这一刻,我决定寻求专业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联系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希望能深入了解小宇的内心世界,找到让他恢复学习热情的有效策略。

三、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见解和建议,以下是我从中总结的关键点。

1.倾听与理解

心理咨询师强调,倾听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给出建议。于是,我开始尝试更加耐心地倾听小宇的声音,了解他对学习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和他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我发现他内心其实有很多不安与困惑,比如对成绩的担忧、对同学的比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2.调整沟通方式

心理咨询师提醒我注意与孩子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负面的语言。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沟通方式。当小宇拖延作业时,我不再直接指责,而是这样说:“我知道你可能觉得这道题很难,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的语气温和许多,让小宇感到我在支持他,而不是施加压力。

3.设定合理的目标

在咨询过程中,我意识到,小宇之所以感到厌学,部分原因在于我对他的期望过高。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些短期可实现的目标,比如每天完成一项作业,并且阅读一小段课外书。在实现这些小目标后,我们会进行一次小小的庆祝活动,增强他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4.激发内驱力

心理咨询师强调,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需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开始与小宇一起探索他感兴趣的领域。小宇对科学和机械很感兴趣,因此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周末的科学实验活动。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

5.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咨询师建议我为小宇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我重新整理了他的学习空间,确保那里安静且舒适。同时,我也限制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他在学习时保持专注。每当他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们都会一起进行一些放松活动,比如去公园散步或一起做饭,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他重拾了学习的乐趣。

四、逐步见效的变化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宇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他开始主动完成作业,课堂上也变得更加积极。每次他在学校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我都会及时给予他表扬和鼓励,这让他感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有一天,小宇兴奋地告诉我,他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得到了好评。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这不仅是他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之间沟通方式调整后的收获。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因为这种积极的互动而变得更加紧密。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父母,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的言行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内驱力,决定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避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父母在表达关心时,应更加注意用词,避免无意中给孩子施加心理负担。通过理解和支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探索,他们才能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在这段旅程中,我不仅见证了小宇的成长,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鼓励,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0 阅读:92

小宛随心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