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好的对联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让人津津乐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3副饱含文化韵味的精品对联,对仗工整,值得细细品味。喜欢对联的朋友记得点赞和收藏哦。
第1副对联:北宋访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东官标古刹,我来曾吃赵州茶。
这是资福寺的对联。资福寺位于广东东莞,最早由南汉禹馀使捐住宅建成,距今已有1048年历史。
宋代绍圣间,僧祖堂于殿后建罗汉阁,请苏东坡为记。苏东坡写下《广州东莞县资福禅寺罗汉阁记》等三篇文章。后来罗汉阁倒塌,存残碑五十余字。
到清代的1896年,资福寺后建东坡阁,嵌苏东坡《罗汉阁碑》(残石)于壁。
上联所谓的“北宋访残碑”,指的就是晚清人士到访罗汉堂,拜谒苏东坡的残碑,心中很是感慨。虽然苏东坡早已去世,早已不在资福寺,但是苏东坡的文章和风韵长留。
下联的“东官”即东莞,三国吴甘露元年,置司盐都尉于东官场,晋为东官郡,后来才改为东莞县。
而“赵州茶”也有一段典故。相传唐代高僧赵州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
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又说了一句: “吃茶去。”
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人们领悟禅的奥义,所以后人用“赵州茶”代指寺院招待的茶水或者佛门修行。
因为资福寺是寺院,所以下联用“赵州茶”来表明资福寺是个修行的好地方,足以让人们领悟许多。
此联不但巧用典故,在对仗上也很见功夫。如“罗汉果”对“赵州茶”,这里的“果”其实并非“花果”的果,而是“果位”的果,指修佛所达到的境界。另外,罗汉果还是广大地区的一种药用植物。
也正因为“罗汉果”具有多重意思,通过“借对”的方式,与“赵州茶”对仗就别有意味,令拍案叫绝。
第2副对联:汝性最聪明,曾伴阿兄吟柳絮;甥行皆幼弱,忍看若辈著芦花。
路润生的妹妹去世,路润生写下这副挽联,表达了对妹妹的不舍,表达了心中的悲痛之情。
上联用谢道韫“咏絮之才”的典故,怀念文采出众的妹妹,回忆当年兄妹吟诗的情景。
下联说,妹妹去世后,外甥年纪很小,妹妹怎么忍心丢下这些小朋友呢?看似埋怨妹妹,实则是对妹妹早死的遗憾与悲痛。
顺便提一下,下联的“卢衣”用的是二十四孝的“芦衣顺母”的典故。
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只给闵损穿芦花做的棉衣。父亲知道了大怒,要休了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悔恨知错,从此对待闵损如亲子。
对联引用此典,倒不是为了说明孝,而是用以说明妹妹孩子将来可能被继母苛待的遭遇,唤醒妹妹的“悔恨”,以此凸显妹妹早死的伤痛。
对联情真意切,芦花与柳絮两个典故都十分贴切,同时两者都是易碎易散之物,符合“早夭薄命”的对联主题,符合作者对于妹妹死去的难过悲痛心情,可谓情真意切。
第3副对联: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
这是温州梅雨潭的对联。此联全是写景,上联写飞瀑之惊艳,下联写寒潭之幽美,借用“晴雨”的天气与“夏秋”的季节来写寒潭的环境,给人营造一种如仙如画的氛围。
整个对联用语经济,描写精当,颇有诗味,可谓耐人咀嚼。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2块钱是情,5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